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版本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知易行难的生存规则,只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5/2/23

本章重点是最后一句,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只有恬淡少欲不追求享受的人,才要好于过分追求奢侈生活的人。

这里所说的人,本意并不是普通人,而是那些统治者;而这个重要的结论也来自于文中三种情况的总结,老百姓饥饿、难治和不怕死的原因,其实都是因为统治者奉养过度竭泽而渔,所以才要规劝统治者们恬淡少欲,不过分追求奢侈生活。

本章是实际的治国之道,也是一篇精准的议论文,有论点、有论证、有论据,得出的结论也让人心服口服。

而且内容很接地气,没牵涉到体悟不易的道、德,而是直接面对具体问题,老百姓为什么会饥饿?老百姓为什么会难以治理?老百姓为什么会不怕死?从这种内容和态度,也可以看出老子悲悯天下的大爱和直面问题的决心。

结合老子当时所处的春秋时代,可以说是战火连绵不断百姓朝不保夕,老子身为看透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智者,为了让纯朴无辜的底层民众过上安定的生活,就给统治者们提出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上可保君主之位,下可安庶民之心,可以说是用心良苦鞠躬尽瘁了。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愿意放弃醇酒美色、奢侈糜烂的生活的统治者绝无仅有,即使为了他个人的安危,为了他的国家的传承,为了子孙后代的祭祀,他也不愿意停止当下的迷醉和快活!

是不相信奢侈纵欲能缩短自己的生命?是不相信竭泽而渔可以导致民众的反抗?还是明明相信这一切却仍怀有侥幸之心,以为那最后的惩罚和悲惨的结果不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可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只要你做出奢侈纵欲、竭泽而渔这些无道的行为,上天又怎么可能对你网开一面!?

说到底,这世上很多人都只看到眼下的快乐与享受,如果只知感官享受而不懂得节制欲望的话,那么十有八九会得到一个不好的结局。

这个道理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如果不抱有侥幸之心的话其实也应该有很多人可以做到,但是现实中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历史上商纣王和周幽王都是沉迷酒色放纵欲望,以致天下大乱最后身死国灭,可以说是人人皆知的例子。

西汉权臣王莽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关于他的博学多才、谦恭下士和托古改制咱们暂且不提,只说他在掌握西汉大权无人能制的情况下,依然更进一步篡汉自立,就说明王莽无法控制自己对于权力和皇位的欲望,对这种欲望放任自流的结果是,王莽所建立的新朝在十余年间土崩瓦解,而他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

三国末期邓艾偷渡阴平消灭蜀汉后,也是无法控制自己对于权位的欲望而言行出格触怒当权者,结果被钟会所乘,最后父子被杀、身死功消,徒惹后人叹惜。

当然,对于我们生活在现代的常人来说,沉迷于各种欲望也不会有上述严重后果,但是对于我们的人生、事业和身体来说,却也会造成实实在在的伤害。

其实我们用长远眼光来看的话,只有控制欲望,不被自己的欲望所俘虏和控制,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过上轻松随心自由自在的生活。

试想,当你被美酒控制,每天不是在喝酒就是在想着喝酒,整个人生就会被完全打乱,又哪来的自我和自由呢?

当你被美色控制,每天不是放纵欲望毁坏身体就是挖空心思寻美猎艳,又哪有什么心情和时间来为事业打拼呢?

……

例子当然还有很多,但酒和色无疑是众多欲望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希望大家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找到真正的自我,过上轻松随心自由自在的生活!

附:《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4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