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来学习《道德经》的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对这句话很多朋友可能有误解,认为老子是说天地不仁慈,圣人也不仁慈,但是老子想讲的并不是这个意思,要搞清楚这句话的本意,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刍狗的意思。
古人非常重视祭祀,在祭祀天地和祖先的时候啊一定要有祭品,古人的祭品称作牺牲,对于这些贵族和有钱的人家呀,他们用于祭祀的牺牲分为太牢和少牢,太牢就是用牛羊猪三种动物作祭品,而只用羊和猪这两个小型动物作祭品被称为少牢。但是一般的百姓家里啊,他们要祭祀是少牢太牢都用不起的,于是老百姓就用草扎成一个狗的样子用作祭祀,就被称为刍狗,它也是一个祭祀用的牺牲。
这个刍狗啊很有意思,在刚做出来的时候,放在祭台上很神圣,告诉小朋友们都不能动哈,但是一旦祭祀完毕了,从祭台上拿下来,它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很轻贱的草而已了。他从那个神圣高贵变得轻贱,其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完成了它的使命,自然变得轻贱了,也就是像刍狗这样事物的变化呀都是自然而然的。
老子讲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啊,是指的天地和圣人不会去刻意地显示自己的仁慈,不会去干涉事物发展变化的这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自生自灭,自然有它的规律所在,对于天地和圣人来讲,他们不会为了刻意地展示他的仁慈而去干涉,所以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要下雨它不会因为你是个好人它就不淋你,也不会因为你是个坏人就多淋你一点。
那么可能有朋友就问了,那要天地和圣人干什么呀?他们好像什么也不管呀,我们继续看老子的论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那么既然天地圣人对于万事万物不加干涉,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
剩余54%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