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把“知人”看作一种本事,认为能够知人的人,是了不起的。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比起知人,知己更为重要。
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面对外界的事物,他就难以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选择。
《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只有既知人,又知己,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实际上,知己,比知人更难。知人,理性分析即可,知己,则更需要战胜自己感情上的干扰。
看清自己的能力
有的时候,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的成绩,不是我们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有着平台的支撑。
这份成绩,平台的功劳可能占了很多。
如果我们错误地把所有的功劳都算在自己身上,忽略了平台的功劳,就很可能会洋洋得意,认为自己能力高超。
最终,很可能会因为这份错误的认知,导致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甚至会栽跟头。
有人说:“离开平台,你什么也不是”。这样的言论,当然也是偏颇的。
这就过分夸大了平台的作用,而忽略了个人的作用。
个人的能力如果太差,再好的平台,也扶不起能力太差的“阿斗”。所以,个人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特定的位置发光发热的。
只有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看清自己最真实的实力水平,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看清自己的素质
也许,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很善良,可是当我们遇到落魄的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轻视,甚至自己都没有察觉;
也许,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很宽厚,可是当我们遇到别人无意间的冒犯,可能会表现出愤怒;
也许,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很理性,可是当我们遇到一些人的挑衅,可能会不顾后果地予以还击。
如此,便是我们对于自己的认识,还不够真切,或者说,还是比较肤浅。
所以说,“不经一事,不了解一个人”。
当我们遇到一样事情的时候,我们便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与心理活动,来认识自己。唯有此时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只有先认识了最真实的自己,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与修养。
我们常说,和一个人待久了,会觉得无趣。
其实这个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人是极其复杂的,我们对于自己的认识,都需要时刻反省、时刻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以运动的眼光去观察变化的自己。
我们用一生的时间,都不可能对自己有百分之百的认识,又谈何对别人了如指掌、甚至觉得无趣呢?
认为太了解别人,所以觉得别人无趣,只是因为缺乏一双探索的眼睛而已。
改变了自己,就改变了一切
当我们发现别人不够尊重我们的时候,我们便更加勤奋的修行自己的德行,令自己的德行更加深厚;
当我们发现别人不够重视我们的时候,我们便更加努力地打磨自己的实力,令自己更加出类拔萃。
只要我们令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了,那么,整个世界自然就对我们和颜悦色了。
何必去强求呢?
何况,强求,终究是在做无用功罢了。
《围炉夜话》中说:“自己所行之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古人以往之得失,且不必论,但须论己。”
与其花时间去论人之过,不如静下心来,认识自己的过错,改正自己的过错,提升自己的实力。
一个人,能够真切的看清自己,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才是真正厉害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1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