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版本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六章解读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6/12

《道德经》(第六章)解读

1一、原文

第六章生殖伟力

(题目为学而观复所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二、译文(意译)

神秘的虚空之道就像山涧泉水那样在永不停歇地流淌着、变化着,这就是奇妙的生殖之母。那玄奥母性的“阴户”,是天地所由出的根源。它连绵不绝却隐而难见,但它的功用却是永远用而不竭的。

3三、释词

谷:《说文解字》释为:“谷,泉出通川为谷。”即本义为山涧泉水。现代则指: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特别是当中有水道的)。另有一义指“谷物”,即粮食作物的总称。此处比喻“虚空的结构”(道境)。

神:《说文解字》释为:“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即本义为天神,即古人或宗教所指的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也引申指:特别高超的,不平凡的,令人惊奇的,如《周易·系辞上》所说的“阴阳不测之谓神。”即指神秘莫测,不易看透,不易把握。

不死:是指山涧泉水永不枯竭地流淌着、变化着。

玄:《说文解字》释为:“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即本义为染黑。引申泛指黑色,黑暗;深;寂静,清静;深奥不易理解;精深的道理。又特指道家的学说,道教等。

牝:《说文解字》释为:“牝,畜母也。”即本义为雌性的鸟兽。也泛指雌性。又比喻为“溪谷”,即丘陵为牡,溪谷为牝。牝与牡相对,牡,《说文解字》释为:“牡,畜父也。”即其本义为雄性的鸟兽。

绵:本义为丝绵,精曰绵,粗曰絮。此处指像丝绵一样连续不断。

勤:本义为劳累,辛苦。引申指尽心尽力地做,努力不懈怠。又通“仅jǐn”,指“少”的意思。还引申为穷尽,枯竭。此处指穷尽,枯竭。

4四、阐解与应用

1、虚空之道

在此章,《老子》把道比喻为山谷、山泉,是继续接续前面“虚其心”、“道冲”和“橐龠”而来的,仍在强调“道体”空、虚、无和“道用”之神、奇、妙。

“虚空的道体”是个比喻,意在指道的本体结构是个具有无限涵容性的“大框架”,或曰“大橐龠”、“大山谷”、“大山泉”。《庄子·人间世》讲:“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说,“气”是以虚明无形之体来成就万物的,“道”就像气一样也是空虚的聚集之体,而这空明的虚境也是心灵清洁之后的境界(空明的心境;“斋”是戒洁的意思,“心斋”即指使心灵清洁)。在《庄子》这里,理想的自由心境和虚空的“气境”、“道境”一样,都是一种空明的有涵容性的境界或架构。苏轼也有“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诗句,同《庄子》一样,也是在阐释和应用《老子》的虚空道境。

“虚空道境”之“涵容性”用于一个单位可以指这个单位是否具有最大化的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创造效益的组织架构?用于个人则可以指这个人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足够大?其心灵世界是否足够丰富、开阔和强大?等等,实皆是很重要的事情。

2、女尊之道

①生殖之母

此章也把道喻为雌性的生殖之母,一个具有强旺生殖力的“能产”的女性(玄牝),并形象地强调了其生殖之门——“玄牝之门”(阴户),把它奉为生天生地的根性之门。这显示出《老子》和源自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的宗教性的“生殖崇拜”的深远关联,从这个侧面也充分证明了《老子》思想的古老和“根源性”。我们似也可以把《老子》的这个“生殖之母”看成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大母神宗教”的“哲学升华版”。

②“谷”之汉字形象

汉字“谷”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形状既像山涧泉水,其实又似一个仰面而卧的“女体”,其“中下部”正是那个神奇的“生殖之门”(阴户形象),因此,《老子》此处的“谷神”实是一种中国式的“象思维”、“象美学”的巧妙呈现。(因为作为农作物的“穀”一般都产于河谷,故古人后来又用“谷”代替了同音的“榖”,使“谷”又成了粮食作物的总名。)

③“女性崇拜”之“哲学-美学范式”

中国有“女娲造人”之女性崇拜神话,亦有“大母神”之原始宗教,到《老子》则确立了主阴尚柔的女性崇拜的“哲学-美学范式”,即以“玄妙”为神质的“天地始”之“少女”和“万物母”之“能产物母”,以及这里的“谷神”、“玄牝”和“玄牝之门”。

有了《老子》的哲学-美学化的改造、升华,这个能产、能育的“女神”,到《庄子》就变成了“道通为一”之“齐物式”的、不分性别的“姑射山神人”、至人、真人、大宗师等,但仍难脱“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等“女性化”之姿质。到屈原则有著名的“香草美人”之喻,其后则有诗词写作中的“男子作闺音”的“拟代”之风。而到《红楼梦》则集大成为一曲恢弘豪迈的“女儿颂”历史性大乐章。

另外,它还历演为“风尘女”拯救落难文士的“士子倡优文学模式”,如白居易《琵琶行》,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电影《知音》、《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等。此绪一直延伸到莫言小说《丰乳肥臀》之“女性意象崇拜”。等等。

还有,《陌上桑》之罗敷,曹植《洛神赋》之“洛神”,西施、貂蝉等“四大美女”传说,巫山神女,以及花木兰、穆桂英等等,也是传统中国文化中“尊女”、“尚女”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哲学-美学深层上也应该归祖到《老子》这里。

要而言之,传统中国历史上虽存在着“男尊女卑”之“礼教传统”,但在文化的深层却一直潜伏着被《老子》神圣化的“女性崇拜”之哲学-美学之“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的精神谱系。也因此,兴盛于西学中的“女权主义”、“女性批评”,虽一再被一些缺乏深思、真思者趋之若鹜地简单搬来套解中国之“文学现实”、“文化现实”,但这种强解最终必然陷于“自说自话”的尴尬困境,因为它再怎么“新颖”、“科学”都总是“西土之花”,都总无法直接与传统有自的中国式的“女性崇拜”相合。因为中国文化有《老子》或道家的存在,就使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构成了儒家“男尊”(礼教)其表,道家“女圣”(反礼教)其里的双重、正反的张力性的大文化结构,本不能简单化、表面化地做一面之观。

足见,《老子》对中国阳刚价值、男性美学构成必要之互补的阴柔价值、女性美学的确立实在是功莫大焉!其之所为,使传统中国哲学、美学形成了“男女表里”、刚柔相济的良性生态,从而也使得这种相对平衡和谐的文化能够生生不息、历久而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经过百多年的现代性转化而今又重现活力就是最好的证明。

3、生生之道

我在解读《老子》第一章时曾指出:《周易·系辞传》提出“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指生产、更新、变化、发展,而其重点则在创生、创化的结构和能力。《道德经》在这一点上正与《易传》同调,也推崇、标举“生生哲学”、“生生美学”,只不过在《道德经》,这种“生生理念”是以“无”的方式隐伏着的。这在这一章也有体现,即:那伟大的生殖之门,是生“天地”之母(天地根),而且是“用之不竭”(用之不勤),永远生生不息的,故我们也可以在这里把来自《易传》的“生生之谓易”直接改为“生生之谓道”,因为它也是《老子》之“道”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核心的内涵。

《老子》这种对“生产结构”、“生产源泉”和“生产能力”的重视在今天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当然我们今天更应该注意的是如何使“产能”更加合理、平衡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又必然会涉及合理的产能、新产能从何而来?理想的产能结构如何获取?如何建构?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在深层上其实都可以从《老子》这里找到思维方面的启发或方法论上的依守尺度。

4、潜隐之道

《老子》尚无为,也尚有功而不自居、自恃、自炫,这一思想在此章则集中体现在“绵绵若存”这一言简意赅的短语中,“若存”就是既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是在形容“生生”之大道的潜隐状态、虚无状态。它属于“无为”之境,也属于《老子》以橐龠、山谷、女性阴户为喻的那种“虚空”之大涵容结构。我们平常说做人要低调,要虚怀若谷,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其实正是《老子》这种“绵绵若存”思想、智慧的种种日常应用之表现。

我们应不断守持精进,使以上虚空、尊女、生生、潜隐诸宝贵思想财富在新的时代语境中得到更新的应用、发展和推扬。

5五、心得妙语

山涧有清泉,流长源自深。源深意何谓?堪比大母神。母神有奇志,生殖为大任。虚空大架构,女阴奉为根。生生不居有,生力方永存。绵柔可补刚,天地四时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bb/8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