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本《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
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故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
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一。为了行文显得规整,我稍作了调整,把过渡词论证环节都归拢在一起,只用空格不用标点,第二。我经常用这一章举例子说《道德经》通俗易懂,识字就会,一看就懂。确实,我诚不欺也——
善行无辙迹。善行者无辙无迹。善于行走善于移动就是不留痕迹。这是怎样的善行者?怎样才能无辙无迹?鱼游水中,看似无辙无迹;鸟飞空中,看似无辙无迹;星行宇宙,看似无辙无迹。但实际上鱼有痕,鸟有迹,星有轨。那老子说的“善行者”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怎样的“修为”才能无辙无迹?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主体才能行无辙迹?
如果老子说的“善行者”是人类,那一定不是人,而一定是神仙。有很多关于善行者的记载或传说,善跑,跑得快;善隐藏踪迹者,如潜行者,如土遁术,土行孙;夜行者,隐身衣,盗窃偷袭暗杀挖坟盗墓者……有很多需要行无辙迹的行当,如果真的如老子所说“行无辙迹”那么即使不是神仙也是这些行当的大宗师级神级的人物。
如果老子说的“善行者”是某种物质或物件,那谁人知道是什么物质什么物件呢?天然自然之物,如白云,雨滴,阳光,朝霞,闪电,风,雪,气流,冷热温度,在人类的肉眼中看来都是无辙迹的,甚至包括一开始说的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但实际上,他们有是有辙迹的。所以,真正无辙迹的,才是真正的最善行的是什么?有什么?精神思想意识念头心思,情绪眼神都算不上,因为他们都是有迹可循有踪可追的;还有所谓“道”,所谓“炁”,所谓“暗物质+暗能量+灵性”,既是现代科学自以为很了不起了仍然查无此“辙迹”;除了这些,还有一个中国中医能查出“辙迹”的经络而科学却拿他没办法“看”不见它。
目前看来只有这三种存在,可以做到善行而无辙无迹,其中第一类思想意识念头之类实际上也是有辙迹的,就是人的大脑里的脑电波,实际上就是思想意识念头的“辙迹”。所以,这一类实际上和风雨雷电冷热温度没啥区别,都是人类肉眼看不见,但是科学仪器可以“看”(检测)到“辙迹”的,伪善行者,还不是真正的“善行”。还有中医之经络,科学仪器测不出,人类肉眼也看不见,但是手可触及,心可体察,这是不是“善行”呢?看来唯有道,炁,暗物质+暗能量+灵性,是真正的善行者了。
善言无瑕谪。这是怎样的言?才能无任何瑕疵,无可指摘?言,可比行,复杂多了。在这里行言相提并论,行在前,言随后,这无疑很大滴拓展了“行”的内涵使用的范围,从最初的“步行、行走、移动、运动”扩展为“行为”“作为”甚至品行等更广阔的意义上,于是有人就说“善行”就是善良的行为,就是做好事;善行无辙迹,就是做好事不留名。姑且不论,这里的“行”,就是后来说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的运动,是指宇宙的所有存在的运动形式,是所有这些存在的存在方式。那么“言”,就是与“行”相对而存在的意识运动基础上的表达或表述,包括语言文字数学物理公式,甚至包括音乐舞蹈绘画所要表达的人类极其复杂的情感,都被统称之为“言”,而不仅仅指口头表达的说话,言语,语言。口语。
老子言及言处很多,满篇皆言,言无不在,如果把“可道”“可名”“故曰”都算在内,只怕是比“道”还多。最著名的就是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之道,可名之名,与这里的“善言无瑕谪”几同义。还有被说成是《道德经》名篇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你说了道,就不是原本的道了;你叫了名,就不是原来的物了。真实可信的话,往往不一定优美动听,赏心悦目;甜言蜜语,阿谀逢迎的话,有真心知道那不可信不可靠。老子是把语言的尴尬境地说到了极致,量子力学说不确定性“测不准”,老子早就说了“说不准”,佛祖直接说“说不得”。
所以,要想把一句话说的无疵无瑕,无可挑剔,无可指摘,应该是件很难的事;进一步可以这样说“如果要准确无误地表达事物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真正的善言者,非常善于表达的,确实能够做到无暇无疵,无可指摘”。于是,我们的问题分为两个思路,一,真有“善言无瑕谪”的善言者;二,所谓“善言”是怎样的言说,怎样的表达,怎样的表述。
第一,有没有这样的善言者?没有。因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应该没有无疵无瑕无可指摘的语汇或表达方式。所以也就没有善言无瑕无谪者。
有,但无言。有这样的善言者,但是他无言无语无数学公式无物理方程式无化学分子式,他从来也不说话,从来也不表达,他只有体验体会体悟体感。唯有一种情况,就是无言,才能无瑕谪。谁能无言无语呢?大地无言,昊天无言,苍穹无言,宇宙无言,大道无言无需言,炁:暗物质+暗能量+灵性,无言无需言。
第二,所谓“善言”就是无言,无需表达,只有体验感悟感应。以手抚冰,无需说,无需言,无需名之为“凉,冷,寒,冰”。也无需测量他是摄氏零下多少度,华氏多少多少度。也就是说,老子看来,语言真的不凡准确地表达这个世界的本质,爽性可以无言,可以废语,可以销字,可以废除语言文字!说白了,老子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善言无瑕谪”者,还就是“道”、“炁:暗物质+暗能量+灵性”以及接近于道的圣人或神或仙。神也无言,无需多言。神仙确实很少说话,但有时候还是禁不住要说些,也许真神确实无需说话。佛祖无语天下化,老子无语天下道,圣人无语天下教。所以,结果还是一样的,世上真有善言无瑕无谪者,唯有神,宇宙时空大道。
善数不用筹策,善数无筹策。数,术数。推测预测。以数字技术推测预测未知事物未来事物的技术。筹策都是预算预测时所用的工具。无论是用蓍草,甲骨,还是铜钱。同样都可称之为筹策,甚至易经八卦也只是个筹策工具而已。可见平时看到的神人半仙大多数装神弄鬼,花样百出,故弄玄虚,都是障眼之法,把戏而已。真正的得道者是勿需这些把戏的。
老子是得道者,他来论证的主题,随手举出的栗子,深入浅出,多维度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论证可谓天衣无缝。行,为位移,最易留下痕迹;言,为心声,最易为人辩驳;数,为测天机,最是神秘莫测;接下来是最细节的闭。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闭,最常见的就是关门。每个人都知道随手关门,每晚都要插门,锁门,封门。
但我们用什么关门锁门?为此人类发明了很多,统称为关键。但老子认为真正的善闭者却并不依赖关键之类的。那么,善闭者用什么闭呢?关闭,封锁,插销,关键,机关,闭关,闭关,闭关,闭关修炼?
哈,老子说得道者根本不用关键就可以关闭空间,是不是就是我们常在神话武侠修仙玄幻小说中看到的闭关修炼?或者是用类似的办法开辟出另一个空间,就是所谓结界。
孙悟空在地上画一个圈就可以挡住很多妖魔鬼怪,各门各派修炼圣地如蓬莱崆峒武当峨嵋三清山都好像是被闭关了,关闭了。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神话科学里说的多重空间,宗教里说的三十三重天,十八层地狱,小说家说的独立空间,平行空间。对啦!真正的善于关闭的人,是开启独立空间的人,那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来说,自然是闭关了,关闭了。
看来,传说中神话中宗教中小说中甚至科学中说的平行空间,老子早就知道了。所谓宇宙也非我们所见的大千世界,还有中千世界,小千世界。
老子继续举例来说明他想说明的大道。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绳可以捆绑系索,约者,约束。协约,合约,约定,都是此意。但绳和约,在过去还有另外的用途,结绳记事,相约为号。
所以这里的无绳约而不可解,可以有两重意思。一是不用绳子就可以打结,而且没人能解开。而是没有约定就能封闭信息,而且没有人能解开或理解。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常人能做到的。有绳之结,再难也能解开;无绳之结,又如何解法?
至于这个约字,说法就更多了,约定暗号,兵符,口令,密码,都是因约定而成,大者言之就更多了,文字是一种约定,货币也是一种约定,人类社会何尝不是一种约定?人类文明岂不是也是一种约定?约,规则也。在排队处装上铁栅栏;在双黄线上再弄上隔离墩,隔离墩隔不住,就直接上隔离桩,所谓硬隔离。本来画上线就可以完成的约定,到我们的城市里不好用了,约定不再俗成,强制才能执行,不得不说。这是人类文明万年一大退步。
按说,有约定就可解,无约定自然不可解,那老子为什么说善结者,才无绳约而不可解呢?什么才是无约不可解的秘密?无非就是大道。就目前人类的认知而言唯有暗物质+暗能量+灵性=炁,是无人可解的。那么这个善结者是什么?自然是天地造化无为大道。
老子举例五个,推理论述的是一个问题,道的功能。道有无数功能,无法尽言,所以只能举例来说之。所以,如果我们补全了句子,其主语应该是一个字:道。
从行文结构来说,这一定是一个结构严谨的排比句。要么这样——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无筹策;
善闭无关键;
善结无绳约。
亦或是——
善行者无辙迹;
善言者无瑕谪;
善数者无筹策;
善闭者无关键;
善结者无绳约。
前者是陈述句式,后者有些判断语气。但我觉得“善行”=“善行者”。要么,是酱紫——
善行无辙迹而不可踪。
善言无瑕谪而不可辩;
善数无筹策而不可测;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加上主语,那么,应该就酱紫——
道善行无辙迹;
道善言无瑕谪;
道善数无筹策;
道善闭无关键;
道善结无绳约。
或者是这样子——
道善行,无辙迹,而不可踪;
道善言,无瑕谪,而不可辩;
道善数,无筹策,而不可测;
道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道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实际上这些都是听课的人,整理笔记的人,后来的编撰者整理者解释者的遗漏和误会。老子道德经的原文原版真经,很可能就是酱紫——
行无辙,言无瑕;数无策,闭无闩。
纪无绳,约无结;贵其师,爱其资。
要说《道德经》艰涩晦涩生涩佶屈聱牙那也是有的,就是这一章的下半截。老子主张朴素守拙,应该不会故意刁难后来者,所以形成这种纠缠文的原因首先是我们想到这是后来的整理者编撰者解释者窜入的衍文。
排除这种大规模衍文的可能,再看这一章,实际上还是很简单明了的——道,只要不忘这个永远的主角主题,就很容易理解。
道,行无辙,大道无形,大道无行迹;道,无瑕疵。道无言,道无语,到哪来的瑕疵谪瑕?道是无需算计的,更不需要数术——由此可见,辙谪筹策关键结绳都是后来的,人为的东西。大自然背后的大道,原本就存在着记忆和约束,是不需要多此一举地用绳子结几个结来记录事物变化的。
前面五组事实都是说道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事不能,原因是什么呢?
道,既贵其师,又爱其资,既不贵其师,也不爱其资。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大爱无私,不偏袒师傅,也不袒护分母……
这就是“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的原因,大道是很善于拯救百姓苍生的,从来不会遗弃任何人;大道是很善于拯救万事万物的,从来也不会一起任何一事一物。这就是袭明——这就是我们总觉得冥冥之中有某种主宰在左右着宇宙时空天地和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原因。
尽管我们人类群体中有一些人善于为道资质较佳日日精进而且好为人师,还有一些人不太善于为道,较为愚钝,正好成为那些人的资源沃土……但是,看起来有一些人很聪明有智慧,实际上是陷入了一种痴迷迷途迷幻的境地。达到的最基本的“要妙”就在于,既贵其师又不贵其实;既爱其资又不爱其资。从不偏爱,从不袒护,这才是大道最基本的本质特征!
按照这个思路,回头再看这一章,你就豁然开朗了——原来是这样的:
大道善于运行从来没有痕迹;大道善于言谈从来没有瑕疵。大道善于算计从来不需要用筹策之类的道具;大道善于关闭从来不需要关键之类的设施部件工具。大道善于记载万事万物发展的过程但是从来不需要用绳子打个结;大道善于约束万事万物按照既定的规律来发展从来不需要约法三章之类的手段。这就是说大道(圣人)善于整体上拯救人类,而从来不会拉下任何一人;大道(圣人)善于整体上拯救万物,但从来不会遗漏任何一物。这就是我们总觉得冥冥之中似乎有某种东西在左右着宇宙时空天地和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终于明白了,这就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事不能的大道。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人聪明伶俐善于修行很快就成了师傅,而另一些人则是资质愚钝一些,逐渐地就成了学生资养师傅的人,但是你要知道:大道并不偏爱所谓师傅,也不偏爱所谓徒弟,这才是大道最基本的规定性!
我们要读通道德经,是每字通,每句通,每章通,整体通。很多人自以为把字词句都读通了,但是一句是一句,前言不搭后语,支离破碎,把一部好端端的道德经剁成了蛮不讲理的诡辩术——这个是一大流派!
只从字面理解道德经,很容易理解成诡辩术,阴谋论,帝王术!
仅仅是字词句通了而理不通,危害极大,我都不愿意再举那些大家的著作了。列举出来,人家不好意思,我也不好意思。
七宝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1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