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读懂道德经企者不立,天才王勃一鸣惊人只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5/16

公元年九月九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江西南昌,当时还被称为洪州的历史名城,在秋色中荡漾着自己妖娆又华丽的风采。众文人登高望远,看着滚滚东去去的长江,自然生发出逝者如斯的感叹。时任洪州都督的阎伯屿,却与众人心思不一。

他重修了滕王阁,那座原由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最小儿子滕王李元婴修建的巨大楼阁。因此邀请了当时的一干名流雅士登楼赏景,诗词佐酒,虽无曲水流觞,却也群贤毕至。阎伯屿还有一个小思。他的女婿吴子章素有才名,深得众人赞叹,但也仅限于此时地此地。他想让女婿的才名更上一层楼。这次文人会聚的场所,正好是他扬名立万的好机会。因此,阎伯屿指示女婿提前准备好了一篇赋文,好在众人面前一展才华。一切都准备的那么充分。如果不出意外,吴子章的才名将会飞出洪州,直达京城。直到一个鲁莽青年人的出现。

据这个年轻人说,他原本是南下交趾去看望父亲的,误打误撞赶上了这场集会。几杯酒下肚,看着楼下滚滚江水,以及与江水连在一起无边的天际,这个年轻人不顾众人惊愕的脸色,率先握起了笔。阎伯屿虽然生气,却也不好发作,只好踱步到栏边,望着江水发呆。他在等着这个年轻人出丑,因此嘱咐下人及时告诉进展。一会儿,下人跑过来告诉他,那年轻人写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伯屿冷笑着说,那不过是老生长谈罢了,了无新意。又一会儿,下人又来报告,“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伯屿动了一下,不再言声。下人说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他再也坐不住了,一边走一边感叹,“真是天下奇才!”这个年轻人,叫王勃,当年二十二岁。

自此一鸣惊人,人们赞他为初唐四杰之首。倒霉吴子章却不敢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赋文。因为他知道萤火之光无论如何也不能和日月争辉的。这场原本想让吴子章成名的集会,却成了王勃的秀场。阎都督官做到那么大,却忽略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才华不是推出来的,而是像装在布袋里的锥子一样,总会露出尖儿来。

因为老子说过,“企者不立”。想要站稳当,脚尖就不能踮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见,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踮起脚尖想要站得更高,注定立不稳当;要想走得快,步子就不能跨得太大。总是想表现自我,却被被人忽视,而自以为是的人,也不会受到别人重视;四处显耀自己的功劳,却会一无所获,而骄傲自满的人,永远无法进步。以道的标准来看,这些行为就像赘肉剩饭一样恶心,因此得道之人都不会这么做。看来官至都督的阎伯屿,也没弄明白企者不立的道理啊。这就是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篇。文澜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12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