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章讲解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上一章的结尾讲,“象帝之先”。
也就是,事物为人生实现的,那种美好向上的状态,
在事物上形成的时候,
人生成长的道路,在这个形象之前,已经领先到前面去了。
所以我们从事物上来看,
事物只是一种表现,它所表达的,就是人生内在成长实现的这么一个状态,
所以这一章开头,在事物的体现上面,
我们看到,在它其中,显化出来,人生发展的两个状态,
或者说是两个指向。
就是天地的指向,
一个指向,是能够得到向上的成长;另一个指向,就是能够走向长远的实现,
天地让我们看到,在事物上能够形成人生道路的两种显相,
这些都是已经很好的了,
但是为什么说还是不仁呢?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仁爱之心的仁。
仁,是与人相亲,说白了就是要对人好,
但是,这种亲近,
并不是说,在关系上,在物质上,我对你好,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并不是完全是这样的。
而是撇开那种外在的东西,要在根本上对人的好。
这是能够成就人生,成就每一个人人生的问题,
人与人之间,以仁爱之心相互对待,对人们在他们自己的人生上,在这个本质上的好,这是真正要做到的亲近仁爱。
我们看到这里说不仁,
但是,在天地的显化中间,其实已经是对人生最大的仁爱了,
这是把人生发展的两个根本的大方向,给人指出来了,
所以说这是最大的仁爱,
让人知道,人生就应该是这样一种本质上的状态,
但是为什么还要说不仁呢?
这是因为天地,形成出来的显化,
就像我们人类有自己的生态环境,
我们处在,自然环境里面,在地球上,在宇宙里,
但是,我们人类的发展,总是能够置身在我们自己的生态环境里面,
就是从这个天地,在我们外围的世界里面,打开了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态世界,
但是这种生态环境,我们看到,它在自然界里,在我们的社会状态上,总是不够好的,
总是要在今后,反映出更好的地方来,
通过天地的指向,去达到完成,
所以不仁,就是老天爷对你好,它也没有好到这种程度,
为大家去打造出一个人类的家园出来,打造出一个儿童乐园来,没有好到这种程度,
它只是告诉我们了,有这么一个好的地方,你们可以到那里去,去把它建设好来,
至于怎么去建呢?要靠你们自己去建。
所以,以万物为刍狗,
万物我们前面讲了,就是我们人类要靠自己的实际发展,而且还要带着事物一起,去达到我们为人生的实现。
在这种状态上,走向这个可以实现的家园。
这是对人类的全体来讲的,从人类的总体高度上来讲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就要把所有的这些发展上的收获,汇总到人类整体的实现上去。
而人生的发展,就是一个生命气息的流转,
一呼一吸,就是生命在吞吐之间,完成自己的人生,
所以,在天地之间,要能够吐露出人类生命的气息,
守护好,人类发展的共同领域。
对每一个人来说,这个生态就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所以就需要靠人类自己,每一个人共同去实现,共同维护在这个意义上的发展。
人类对于外界的全部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此。
后面讲下去。圣人不仁,
圣人,也就是,从事物的外在,能够认知到人生内在的心愿,
从这种心愿,在外界的发展上面,能够取得人生成长的价值。
所以圣人的不仁,并不是说对别人就不关爱了,
而是说,这种仁爱也只是限于,
让每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从事物内在得到实现的价值所在,
在人生价值的取向上,这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指导了,
像这种情况,把人从事物外在的形态里面能够带出来,
去追求人生的前途,
也就是能够让人去完成自己人生的意义,
所以这个不仁,就好比说,
我们需要成就自己,每一个人都需要成就自己,就需要有这么一个前提,可以让人得到在人生上的认识,
但是,不是在这个认识上面,把别人的人生,一把头也帮人家去完成了,
做人这个事情,还是要靠每个人自己脚踏实地去完成,
也就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代替别人去完成他的人生,也不能让别人来完成自己的人生,
所有的实际困难,需要靠自己去解决,
每个人自己的一生,需要自己去完成,
所以圣人并不帮别人去做人,样样事情帮人去做好了。
圣人不仁,从内在意义上,能够得到对人生的认识,
但是,就像不能过度介入孩子的成长过程,
导致孩子今后失去内在动力,
因为他的人生不再是他自己的人生,而是父母决定了的人生了,
所以圣人不仁,在这个上面只能起引导的作用,
在根本意义上不能出现偏差,
在对待实际问题上,还是要靠本人来判断,来拿主意。
那么,这在每个人自己应该怎么做到呢?
百姓是每个人从事物发展当中,
要具备自己的人生实现,在自己的人生上得到成长。
所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收获自己的成就,集中到实现自身的价值上来,
吐露的,是人生内在生命的气息,守护好的,是自己人生成长的领域,
这样一来,每一个人,个人的人生和实现,在个体上得到自己的完成。
人类对于自己的全部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此。
天地所以形成的是,人类外围生态的前提,
圣人形成的是,每一个人自我实现的前提。
所以这种引导,我们看到在事物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发生,不断地起到这个作用,
天地在事物当中不断的开拓人生的发展,
所以说“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不过是在其中一条空隙的地方可走,
但是它在事物之中,打开了这么一个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面,可以走到两个提高的地方上去,
从天地和圣人的这两种方式,
一个是可以达到人生提高的高度,
一个是事物发展可以提高的高度,
从本来是低级的地方,能够攀援而上,
攀援上去到达的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是被囊括在,为人生开创出来的,天地里面,新的天地里面,
在这里面能够得到,抒发自己内心愿望得到满足的,喜悦的地方,
能够舒展出人类的生命状态来,
这对事物发展,起到了一种彻底的改变,
所以我们看到后面讲虚而不屈,就像前面这些情况,
它所发生的,是从现实状况里面,
为人生,最终要去达到实现的,这么一个未来的景象,
用人生内在发展的方式去达到这么一个外在的,还没有完成的状态上去,
所以说它是一种憧憬。
没有实体,但是又不能说它没有形状,
所以可以把它说是一种虚相,
在它的虚相当中,包含了人类在里面的生态,
也就是包含了人类最美好的状态,在它里面,
所以这是容纳的,而不是让人屈服的,
但是未来,总是要从现实状况上面在发生,
我们不可能改变现实,但是,我们并不接受现实,给我们带来的命运,
所以我们虽然屈从于现实本身,但是,我们并不屈服于现实的发展,
这就是不屈服在实体上面的表现,
还要看到的是,不光是现实的实体上是这样的,
也包括了,在未来景象上的那种实相,
因为这种景象是从人生内在才发生的,是不能成为实体的,
如果未来也变成了实相,它就在开始扼杀,人类在里面的生机了。
接下去看,动而愈出,
我们看到人类发展在事物上引起的这些变化。
用我们主动的发展,在创造人类的未来,扭转在事物状态当中的生存处境,
它造成在生活方式上面的促动,
就像我们常见的,很多人都是依赖事物发展,在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是,我们看到前面两种提高的动作
就对这种处在现状当中的生活状态造成创伤,
这种促动一旦发生之后,就会引起一种冲突,
引起人生长远的追求,和安于现状之间的冲突。
也就是,实现人类的未来,
和每一个人在现实当中,为生活而生活的状态,是有冲突的,
就象对于未来,快速的前进,一定会打破,在现状上那种安逸的局面。
也就是原有的生态一定会被破坏,
人们原来生活在里面,蛮安稳,蛮自在的,现在把它打破了,那他怎么办呢?
总得另外找一条活路吧,那条活路又是什么呢?
就像创伤需要被治愈,
所以既然有打破就要有愈合,
何况打破并不是以破坏为目的的,而是为了把人生调整到正常的状态上去,
这个愈合的地方,
也就是让大家都能够看到,在未来的追求上面,才是人生能够长出来,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好的地方,
这里就有一个比较在那里,
安于现状,是不好的,为什么不好的呢?
看起来我们的生活状态很安稳,我们的付出可以得到我们的生存条件,我们的努力可以获得我们的生活需要,
看起来是一种正常的生活,但是,其实是把人的一生都消耗在这种生活里面,
所以在本质上是非常不好的,是因为,这是一种拿人生来付出的,最大代价的牺牲,
所有在事物上的获得,到最后都会归零。
换一个选择,打破了之后能够恢复起来的,真正好的地方,
那就是每一个人,总会有,希望外界更加舒畅,想要自己能够成就的,这么一个内在心愿,
深藏在心里面,
促动人们在提高的境界上,为这个去争取,让人生能够从事物的形态当中长出来,等于让心愿能够打破外界的封闭,超脱一切现实阻碍,
跟为生活而生活的压抑相比,跟现实当中微不足道的快乐相比,这才是让人可以得到开心欢畅的满足。
这是可以让这种打破迅速得到恢复的地方,
然后我们看到从事物上发生的,对人类现有的状态产生影响的这种变化,建设出人类幸福的生态环境来,
正常的做法是这样的,但是不要在事物的方式上过头了。
所以后面就讲多言数穷,
这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就是人类在自己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直不断的在调整我们的生态,想要比原来的状态更好,更满意,
我们总是有一个期望在哪里?
希望我们人类的生态,能好上加好。
从原来不好的地方,能够好起来,不断地好起来,这本来是很好的事情,
但是,要是从好起来的地方,希望在好的地方上面,继续更好,就不好了。
这里面举一个例子,就像以前发生过的,
那种大跃进的时代,目标越定越高,亩产万斤之后,
结果发生了什么呢?连饭也吃不饱,饿死多少人,
这种事情,就像建设空中楼阁一样,有无限想象上的虚构,
越走越空,越走越夸张,没有底线,没有极限,总有一天全部垮掉,
但是这还不仅仅是在于垮掉的问题,
一定会发生多言数穷的数穷,后面的这两个字的意思上面,。
数字的数,好比说,一个机器,它有很多的组件,由不同的结构构成,
每一个结构,有它单独的功能,
拿这个来做一个比方,来讲生态系统,
它也就是各个部分的因素,这种结构在组成,
好比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些数字具体的意思,我们在以后碰到的时候再讲。
每一个数字,分别代表,每一个结构的部位,跟它的功能,
所有人生的元素,计算在一起,形成一个总体具备的组合,
构成一个整体的运行,
在生态建设上面,总体的成就,就出来了,
从这个数,可以看到所有这些因素,所有这些构成,构成整体的这些结构,它都是在实际状况的内容上发生的,
也就是说,当空中楼阁越走越空,把人们都带到那里去了,
实际需要去建设的地方也就被脱空了。
自己在把实际能够建立好生态系统的路子,穷尽了,没有了。
这是一种走空的情况,
后面讲的不如守中,
不如,是我们不能跟随着事物发生的情况,去寻求人类的发展,
这是也会出问题的一种情况,
是不能走得太实了,
我们看到,一切的事物,我们外在的自然界本身,
它并不是,给我们带来人类的生态环境,
它里面没有天然的这个要素,
这就会发生一种什么情况呢?
就会发生在人类发展上的无常,
这种无常,是跟随着事物发展,在建设我们生态系统的时候,
我们是没有办法去达到有序的,
因为跟随着事物本身的发展,事物发展对人类来说就是无序的,我们就注定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
所以,就会经常发生,这里出问题了,去处理好,那里出问题了,再去补那个窟窿,
缝缝补补,疲于奔命。
所以要使人类的发展,处在一个,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感到安稳的、宁静的、正常的、美好的状态,
而不是在一种无所适从的乱局里面,
就要始终守护住人生的这个中心点,
也就是,在所有生态圈里面,
可以看到我们人类的这种生态建设本身,从大到小,各种各样的圈子里面,
同样都是有一个,把人生作为核心地位的问题,
也就是说,一旦核心地位的问题,确定好之后,
所有外围的东西,都是可以从这个中心上延伸开来的,
所以,保持人生作为一个中心地位,
外在的生态建设,在所有事物发展上的成就都能够确立起来了,
都能够从人生的内在,达到在事物外在上的完成了。
罗怀江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5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