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上公河上公:道可道(經術政教之道也。),非常道(非自然生長之道也。)。名可名(富贵尊荣,高世之名),非常名(自然常在之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归也)。此两者(有欲、无欲),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天中复有天),众妙之门。(1)道可道:謂經術政教之道也。非常道。非自然生長之道也。常道當以無為養神,無事安民,含光藏暉,滅跡匿端,不可稱道。(2)无名与有名? 無名者謂道,道無形,故不可名也。有名謂天地。(3)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妙,要也,人常能無欲,則可以觀道之要,要謂一也。一出布名道,讚敘明是非。常有欲,以觀其徼。徼,歸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觀世俗之所歸趣也。(4)无名,有名。(5)玄,天也。(6)玄之又玄,天中復有天也。稟氣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則生賢聖,得錯亂污辱,則生貪淫也。眾妙之門。能之天中復有天,稟氣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謂知道要之門戶也。总结:河上公的注两个其所指不同。
二、(曹魏)王弼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微之极也);常有欲,以观其徼(归终也)。此两者(始与母也,指无名、有名,在首则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默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同谓之玄者,取于不可得而谓之然也。不可得而谓之然,则不可以定乎一玄也。)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冥默无有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按:王弼主要讲生成论。道以无名、无形生成万物。万物的生成确实不知其所以然的。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有名与无名都是一个东西。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2)有欲与无欲。王弼把徼解释为归终。常有欲,观其生;常无欲,观其灭。(1)两者。始与母。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命名的方式不同。(2)用谓:指的是不得以将之称为玄。因而也不能将之定为一玄。故说;玄之又玄。三、(唐)成玄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通行本作天地之始,万物之母。)(1)道、德。道是虚通之理境,德是志忘之妙智。境能发智,智能克境。境智相会,故称道德。常道,不可认知——“不可以心虑知”。有名,万物母。圣人因无名立有名,寄有名诠无名者,方欲子育众生,令其归本,慈悲鞠养,有同母仪。是为了子育万物。(2)欲,情染也,所境也。(3)道以虚通为义。(4)玄:深远之意。(5)章旨.第一,略标理教,第二,泛明本迹,第三,显二观不同,第四,会重玄之致。
四、(北宋)苏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道可道非常道 注释:莫非道也,而可道不可常,惟不可道而后可常耳。所有的东西都是道,但是(这种)道不是恒常存在着的。不可道,才是恒常的。苏辙区分了两种道,一种可道,一种不可道。仁义礼智就是不可常。在仁义礼智有一个本体在。这个本体不可道,赋予仁义礼智信以意义。不可道之道是不变的。(2)名可名非常名 道不可道,而况可得而名之乎?凡名皆其可道者也,名既立則圓方曲直之不同不可常(恒常)矣 。名字都是可道的,立名之后,圆方曲直都成了不恒常的东西了。 (3)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故無名者道之體而有名者道之用也聖人體道,以為天下用。入於衆有而常無,將以觀其妙也。體其至無而常有,將以觀其徼也。若夫行於徼而不知其妙則麤而不神留于妙而不知其徼則精而不變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9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