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引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传老子生於中国的春秋战国初期,是一位大思想家,就连被尊称至圣先师的孔子向其『问道』之后,都曾感叹老子的见解高深,云:『朝闻道,夕可死矣!』。其住世期间,眼见世间乱象四起烽火连连,虽曾提倡无为而治的学说,但终不得圣主识其无私治世、回归大道的济世道法,遂传下此八十一章道德经。读者叁修此经后,相信必能得其般若智慧;看清世间诸法实相,早日体悟大道。
我会读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全文》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我知道①报怨以德:许多学者都以为此句原在六十三章内,但据上下文意应在本章内。
②契:契约。
③责:索取所欠。
④司彻:掌管税收的官职。
⑤无亲:没有偏亲偏爱。
我解读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延伸阅读--苏辙《老子解》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夫怨生於妄,而妄出於性,知性者不見諸妄,而又何怨乎?今不知除其本,而欲和其末,故外雖和,而內未忘也。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契之有左右,所以為信而息爭也。聖人與人均有是性,人方以妄為常,馳騖於爭奪之場,而不知性之未始少亡也。是以聖人以其性示人,使之除妄以復性。待其妄盡而性復,未有不廓然自得,如右契之合左,不待責之而官服也。然則雖有大怨戀,將涣然冰解,知其本非有矣,而安用和之?彼無德者,乃欲人人而通之,則亦勞而無功矣。徹,通也。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無私,惟善人則與之。契之無私,亦猶是也,惟合者則得之矣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①。使②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④而不远徙⑤;虽有舟舆⑥,无所乘之;虽有甲兵⑦,无所陈之⑧。使人复结绳⑨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⑩,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知道①小国寡民:小,使……变小,寡,使……变少。此句意为,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
②使:即使。
③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什伯,意为极多,多种多样。
④重死:看重死亡,即不轻易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事。
⑤徙:迁移、远走。
⑥舆:车子。
⑦甲兵:武器装备。
⑧陈:陈列。此句引申为布阵打仗。
⑨结绳: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以绳记事。
⑩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习惯。
我解读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延伸阅读--苏辙《老子解》小國寡民,老子生於衰周,文勝俗弊,將以無為救之。故於其書之終,言其所志,願得小國寡民以試焉,而不可得爾。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民各安其分,則小有村者,不求用於世。什伯之器,則財堪什夫伯夫之長者也。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事少民朴,雖結繩足矣。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內足而外無所慕,故以其所有為美,以其所處為樂,而不復求也。
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民物繁夥而不相求,則彼此皆足故也。
第八十一章信言①不美,美言不信。善者②不辩③,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⑤,既以为人己愈有⑥,既以与人己愈多⑦。天之道,利而不害⑧。圣人之道⑨,为而不争。我知道①信言:真实可信的话。
②善者:言语行为善良的人。
③辩:巧辩、能说会道。
④博:广博、渊博。
⑤圣人不积:有道的人不自私,没有占有的欲望。
⑥既以为人已愈有: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用来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
⑦多:与“少”相对,此处意为“丰富”。
⑧利而不害:使在万物得到好处而不伤害万物。
⑨圣人之道:圣人的行为准则。
我解读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延伸阅读--苏辙《老子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則為實而已,故不必美。美則為觀而已,故不必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以善為主,則不求辦。以辮為主,則未必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有一以貫之,則無所用博。學而日益者,未必知道也。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聖人抱一而已,他無所積也。然施其所能以為人,推其所有以與人,人有盡而一無盡,然後知一之為貴也。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勢可以利人,則可以害人矣。力足以為之,則足以爭之矣。能利能害而未嘗害,能為能爭而未嘗爭,此天與聖人所以大過人,而為萬物宗者也。凡此皆老子之所以為書,與其所以為道之大略也,故於終篇復言之。
免责声明文章版权/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部分文章已作修改或删减,如涉版权/著作权事宜,请随时联系更正删除。
滦州宇凰幼少儿国学馆
唐山市滦县新城通衢西道54号
(火车站对面西米)
-
手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9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