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反覆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7/7
第四十章反覆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现在看四十章,《道德经》讲到四十章,已经刚好到一半了,总共有八十一章,对不对?到了一半了。反者道之动,这个反,有反复的反,跟相反的反,这是同样的意思。

道的运动,只有一个简单的法则,那就是阳极反阴,阴极反阳,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这个是宇宙盈虚消长的的公理。到第四十章,前半段多半讲道,后半段多半讲德,它的分野处,(老子)他特别来谈一下道的规则。

反者道之动,这个就是宇宙盈虚消长的公理。凡事物运动到了极点,必然产生跟道完全相反的一些现象。例如说“治极而乱,乱极而治”,这个就是一个公理。像古代的贞观之治不是很好吗?对不对?可是贞观之治能够一直贞观之治到现在吗?那是不行的,为什么?因为就算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它的可贵,也不会想要去保持,也分不出什么是好人、坏人,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所以它不能这样的,它必定是治极而乱,乱极而治的。

所以看到很乱、很乱的世代,乱到了极点了,就是应该高兴的。为什么?因为乱到极点,就是大家都想反了,开始要想回头了,就会有一个新的局面,就要出来了。然而与道完全相反的时候,正也是展开重返道运的契机。

比如我们看这个,这个是乾卦,乾卦,是六个爻都是阳的。而后,这十二消息卦,乾卦的下一卦会接什么气呢?姤卦。姤卦而后接呢?天山遁,遁卦而后接天地否,否卦;而后接风地观,观卦;

而后接山地剥,剥的意思就是像皮,橘子的皮,那个皮就是现在上面最这层阳,唯一的阳要被怎么样?要被剥掉,叫做剥卦。这时剥已经到了这个底了,再往下一个呢?是坤,好了,全阴了,没有阳了。

可是我们看四十章,他说“反者道之动”。那下一个卦会是什么卦呢?它还是有规律的,下一个卦呢?复卦,就是反者道之动。道就是阳,道又来了,叫做反者道之动。而后呢?接地泽临卦,而后接地天泰卦,而后接雷天大壮。到这里就是非常壮了,比喻为人的话,大概是四十岁五十岁之间,就是壮卦。而后呢,夬卦。

刚刚是不是讲到夬?如果你一直守着一,下一个卦又变什么卦?六十四卦的卦序里边下一卦,就是夬卦。夬卦之后,把阴给决裂了。而后,变谦卦。这个就是所谓的十二消息卦。

所以到了完全相反的地步,到纯阴的那一刻,真道的力量才开始启动,就是那个一阳来复,那个是特别特别强的,所以称为“反者道之动”。

例如动,我们人,我们都反者道之动,到底用在你身上怎么用吗?例如说,你运动,或者是你劳动,动到了极点,身体的热能都起来了,散发,而后去静坐,那一丹你会得到非常非常好的一个效果。

而后当你静静静静到了极点了,身体的造化完成了,而后再去活动,活动完了呢?再来休息,或再来静坐。这个一动一静间,反者道之动,那个道,会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唤醒,这个就是为什么动静要去配合的原因。你不能一直坐在家里静坐,一直静坐一直静坐,还永远都在那一个静的点,你要动,要静,要动,要静,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下一句:弱者道之用。越是柔弱不争,完全地顺乎本性,道的作用,它越能够显现。因此说弱者道之用。那个弱的意思是什么?不是讲外面的,外面固有外面的用处,那是人道。阴阳是在我们的里边,是在顺乎什么呢?顺乎本性,完全不跟本性来争。我们好像是它的一个非常柔顺的仆人一样,跟它毫无竞争的,完全跟着它,听它的命令的,叫做弱者道之用,你可以得到道的完整的用处。

这个正是静坐时候,为什么要强调松弛任运,为什么强调任其发生,他的原因就在这里。你在静坐,然后内在的气机它有很多变化,它依于本性应当的发生,依于“反者道之动”的应当的发生。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就应该要做一个柔顺的仆人,顺着它。

这也正是经典中为什么强调“观自在”,观察内在气机变化、本性生生灭灭、来来去去的自在的活动。或者是“如是观”,观察它的真实面貌。或者是道家所谓的“无为”,不要对它有任何的破坏,不要去动到它,就看它自在的发生;或者是经典里边所说的“虚”,所说的“空”,所说的“无”的原因,都是在讲松弛任运,让内在的气机,让内在的本性,自由地去活动。

本性越强,正表示我们的干涉越弱。所以这个弱是对谁说的呢?对我们说的。我们的弱正表示谁的强?本性的强。见性成佛,对不对?成佛之道就靠这个,所以弱者道之用,你一弱呢,道才有得到大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的万物都是从有,就是这个太极,物之死生,从这个太极而来的。而有形,却出之于无。这个太极从哪里来?从无极,经过了五太,慢慢地演化演化,演化到太极。

所以这个有讲的是太极。而无讲的是太极之前,还有一个未变化的本真,也是一股气,叫做无极。这个无极便是第二十一章里边,所说的“道之惟物”。无极就是道。

这个道是怎么样呢?他说: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从这个恍惚一动,可是里边却有很多精密的东西。这一动而生化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而至于万物。

所以说真空是不是里边都没东西?不是,真空里边有“妙有”。以什么是“妙有”呢?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就是这一篇所说的有生于无,那个无,指的是气的未变化的最原始点,那还先于太极之前,还有一个无极在,它具足一切的造化之妙。

我们看《系辞传》是这样说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是《系辞传》里边所说的。这个易,就是那个无,有生于无,它有一个生生变化,不息的一个变化之道。

而后,它慢慢地经过五太变化而到太极。所以说易有太极,它自己本来就具有。而后生两仪,是由太极而生化。而后,变四象,变八卦,到八卦就有吉凶了。

所以我们一个地理师,拿着罗盘去看你家里的风水,是根据什么来定吉凶?就八卦。八卦有气运上的流转。人站在什么地方,受什么卦的气是吉,受什么卦的气是凶,什么样的方位所取的是关事业,什么样的方位所取关身体,什么样的方位的所取关婚姻,他有一个吉凶的一个分辨办法。

那有没有说,哪一个地理师那么高明,可以看一个卦是事业又赚钱,身体又健康,然后又娶到美娇娘,又生了男丁,是没有办法的,为什么呢?他要问你,你要求的是什么?所以为什么这一派,那一派会冲突,那一派那一派会冲突?那原因是因为,每一派所求的其实是不同的。所以,太极为两仪,这个是物之最始,而犹未成物,阴阳即合,物形始成。而后呢,万物之明,这个就是所谓有生于无。

这一句有生于无的用意是告诉我们,反观身中那个万籁俱寂、浑然一气的当下,就是守那个一,这便是身中无极的显现,而周身百骸之造化也正朝着无极开始来前进。

他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简单的意思是说:“最后最后的根本,就是那个无,对不对?”那意思就是说你的修为,整个作为,要以什么为依归?就以那个“无”为依归。不然你知道天下万物都是从“有”生出来,“有”是从“无”生出来,然后跟你的修行有什么关系?那只是一句白话翻译,对不对?

你要了解一件事,读经典要怎么读?这句话告诉你什么?你怎么用?你怎么修行?他正在指引我怎么修行,而不是只是在告诉你一个空泛的道理而已。

所以反观自身那个气机的盎然,而那样的万籁俱寂,所有的发生都不曾有什么意义,那么样的清真,那么样的自在,弱者道之用也用上了。而后,守着那个清真,那个无,而后我们就造化,所有的造化都将展开,叫做反者道之动。

只有穿越喜怒哀乐的束缚,不让它有这个意义。气就是气,守着这个浑然纯真的气机,这个才是清静的本源。亲近那个无,本源是什么呢?天下万物生于有,所以当你再分判这个气血叫喜,叫怒,叫哀,叫乐,是有。这样还不够,因为有从哪里生?从无。

当你看到这个气机,所有的气机都不代表任何的意义,那个时候就是你守着那个根的当下,归根的当下。所以只有离一切的相,任气机松弛任运,才得到了道的大用。

简单地说,当我们守着内在的气机,守着有的时候,即使能够自在,是无极还是太极?是太极,当我们守着内在的气机的清真,真正毫无意义,完全地自在放任,身体百骸的气机都往“无极”走,这个就是修行之妙。这是这句话所要告诉你的用处。这个便是修行的最短捷径,也正是此章所要带给我们的启示,不然这段话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道德经》讲解到这里刚好一半,你是否已经了解到,这个五千言里边,说道德经五千言我们已经讲了快一半了,字字句句都直指我们可以用功的焦点,没有一句是浮华的虚谈。

学者误将经文解的太过虚缈高远,以至于无从入手。凡无法让你入手,即非经意所在,如此,方不失写经者的救世的初衷。这样了解吗?无法让你入手,就不是经意的所在,不是圣人当时写经的用意。

圣人写经是不是要对你有帮助?结果只能够让你去高歌、唱颂。然后,可以去歌颂上帝的伟大,跟道的虚缈,这对你有没有好处?没有好处。每看到一句你就要想,他要告诉我怎么用?他告诉我是要用什么东西?身上的什么呢?这个才会对你有帮助的。

(备注:该文本根据张庆祥说《道德经》音频整理,喜欢的朋友可去黄庭禅书院或喜马拉雅付费收听。欲了解更多张庆祥讲授内容,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