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甲本原文: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哉?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彌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
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这一章94字,这一章有两个注意的地方,
一是:“吾”和“我”,古汉语中,“吾”和“我”是有区别的;“吾”是作“我等”“我等人”“我们”讲;“我”主要是作“自己”“我自己”“本人”讲。
二是:“民”和“人”,古汉语中也是有区别的,“民”是最低层的人群,“人”是比民稍高一点的说法,泛指社会上的人。《老子道德经》中的字、词是有各自特定的意义,不能笼统地讲,要精微分析、理解方可知其原义。
第一行句子“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其的原义是:以公平公正治邦,以出奇用兵,以不劳民伤财方可赢得天下。
第二行句子“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其原义是:我等何以之所以知此道理呢?
第三行句子“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彌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忌讳”这里是说。民众厌恶不合理的法规条例太多,即,苛政。此行句子的原义是:唉,天下苛政越多,而民就越加贫困,民就会越多的反抗(“利器”指的是锋利的刀,即,兵器。本章是指,反抗。),而邦国则生昏乱。
第四行句子“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一些有点头脑之人也不甘现状,越来越多的参与获取贵缺之物的行列,所以有再多的禁令,也难禁越来越多的盗贼。
最后一行句子,老子借圣人之言说道“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其原义是:所以圣人说道:我无为(只做该做的事)而民自然不会异化(反抗或为盗),我好静(不去发动战争,没有劳民伤财之事)而民自然做正事(农耕、放牧,狩猎等),我无事(没有苛政)而民自然富裕,我克制自己的贪欲而民自然是淳朴的。
以下再将本章的原义重复一遍:
以公平公正治邦,以出奇用兵,以不劳民伤财方可赢得天下。
我等何以之所以知此道理呢?
唉,天下苛政越多,而民就越加贫困,民就会越多的反抗,而邦国则生昏乱。
一些有点头脑之人也不甘现状,越来越多的参与获取贵缺之物的行列,所以有再多的禁令,也难禁越来越多的盗贼。
所以圣人说道:我无为(只做该做的事)而民自然不会异化(反抗或为盗),我好静(不去发动战争,没有劳民伤财之事)而民自然做正事(农耕、放牧,狩猎等),我无事(没有苛政)而民自然富裕,我克制自己的贪欲而民自然是淳朴的。
《老子道德经解码》视频讲座每次约10分钟左右,一般每周一次,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请翻阅我著写的《老子道德经解码》一书,或与我联系,邮箱址:shufa56
sina.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9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