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鉴赏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middot第七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8/22

《道德经》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飞尝道

天长地亦久,缘何无尽头?以其不自生,万物泽其厚。故能长生存,亘古不止休。因此圣人出,谦让不争斗。得民多拥戴,反而处上游。万事置身外,民却瞻马首。岂非因无私,抱负反得酬?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力匕

《道德经》解析

力匕

第七章解析

《道德经》第七章的主旨,是从容放下一个自私的小我,向天地境界升华,在永恒的意义上,成就无小私的大我。

要向天地境界升华,首先就必须从思想上、精神上建立起“我”与天地的联系,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究天人之际”。如果缺乏“究天人之际”的思想环节或过程,天自是天,“我”自是“我”,天行健的自强不息、高明广大对“我”没有启示性的、引导性的意义,那么“我”就可能停留在自然本能的状态,难以唤醒追求“向上一路”的自由意志。

众所周知,《诗经》的创作,有赋比兴三种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道德经》其实也常用,只是不像《诗经》那样格式化,以至每一首诗,都可以被后世注家分析出赋比兴的归属,例如朱熹的《诗经集传》,就将这项工作完成得很彻底。《道德经》又不像《诗经》那样旨在歌咏情感,而是要凝练地阐述其形而上玄思的内涵,所以对赋比兴的运用,也就更玄远些,更清虚而灵动些。这第七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天长地久”类似于《诗经》的比,即比拟于天地。由比拟天地而拎出“圣人”,则类似于《诗经》的兴,即由天地境界而兴圣人品德。由比而兴,由天地而圣人,“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想逻辑很清晰——当然,如果放在某个思辨的哲学体系里,这类推演通常都包含着许多疑点需要辩证,而《道德经》很诗意地完成了从天到人的过渡。

所谓天地境界,可以从因果两方面来理解,因是“不自生”,果是“长生”。“不自生”意味着天地不为谋生而自私用智,不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对万物予取予舍、倚轻倚重,“长生”的意思当然就是永恒、不灭。这样的因果关系,被《道德经》作为一种启示,即圣人效法天地,在无私忘我的精神境界上,成就其理所当然的品德,从而成为人类精神的永恒象征。这样的成就之所以被表述为“私”,是因为唯其如此,圣人才成其为圣人,才能够实现圣人的自我,用现代的哲学语言来表述,就是展现出圣人的内在规定性。

普及传统文化

传承国学经典

《道德经》

诵读:肖洒

翻译:任飞

编辑:刘宏斌

《道德经》诵读:肖洒

诵者简介

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提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河南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副会长,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

《道德经》翻译:任飞

译者简介

主任编辑、资深媒体人

商丘广播电视台记者、大型晚会策划人

《白话诗经》、新译《道德经》作者

《道德经》编辑:刘宏斌

编辑简介

商丘广播电视台记者,大活动中心策划人、编导

《白话诗经》、新译《道德经》编辑

经典白话

输入文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js/9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