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藏..
丁酉年九月十九,年11月7日,13点38分,立冬。
斗柄指西北为立冬。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此时,雁声入梦凉,山月各苍茫。
细雨生寒
梅花绽香
温酒煮茶
一候水始冰。水开始凝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迎冬—
封建社会,朝廷在郊外举行迎冬的仪式,并赏群臣冬衣、抚恤孤寡。
《吕氏春秋·孟冬》有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是日,皇帝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皇帝要大大赏赐,以安社视,而且要抚恤孤寡。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煎香草—
战国时,楚地民间常用香草。
《楚辞》中辛夷、兰慈、杜衡、揭车、薛荔、江离、胡绳、芳芷等,都指香草,不但可缝制佩戴或煎汤沐浴,也可用以供奉神灵并熬制药膏。用金银花煮汤沐浴,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去除一切风湿、恶疮。菊花则能祛风解热,去湿痹,清头目。
《熙朝乐事》载:“立冬日以各色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谓之扫疥。”
焚烧香草可辟瘟疫、祛风瘴、驱秽气;佩戴香囊则可纾解郁闷;熬汤沐浴可以祛风寒;搽在发间可以辟秽污;以水酒煎制涂于面部,能够祛黑斑,滋养容颜。兰慧一类的植物也属于香草,都是味辛之物,具发散上达之气,足以润肌肉,散滞结。
—采桑叶—
桑叶性苦,甘寒,能祛风清热,凉血明目,以老而经箱的为佳,取其气足力厚的特点。
此时入冬,得秋季肃杀之气,桑叶更能泄降肝胆郁热。
《广济方》称,立冬日采桑叶一百二十片,如遇闰年,则多采十片,每次用十片。遇到需洗眼睛的日子,用桑叶煎汤洗眼,能治疗各种眼病。
其他如(普济方)(集简方)都记载有用桑叶治疗青盲眼、风眼流泪以及眼红涩痛的方法。
—吃饺子—
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有些地方也称之为“过小年”。
饺子源于“交子之时”之说,立冬是秋与冬相交的日子,过年是两岁相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两边翘翘,中间圆鼓鼓的饺子,看起来就像是人的耳朵。据说,这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会儿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直到唐代以后,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
饺子的原名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
立冬时节,人们吃饺子、馄饨,也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之意。
北方有谚语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注解:立冬之夜,笔墨都冻凉而懒于写新诗,一个小炉,温一壶美酒,醉看点点墨花,好似那一地的雪花竟是月光一般。笔墨之下透露出诗人的思乡恋乡之情。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注解:一个人的生存空间可以非常小,但心灵和志向却可以无限大。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斗室无论如何是拘束和压抑不了陆游的心胸。全诗语句平朴,但气势不减,乃陆游一贯的风格。
《立冬》
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注解:全诗描写了天气渐冷,树木凋零,正是在家围着火炉读书的好时光。侧面烘托了诗人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
《冬景》
宋?刘克庄
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
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
注解:这首诗描写的是晚秋初冬景色,全诗按时间顺序,一气呵成。先写景,再叙事,最后一句抒怀,戛然而止。诗人没有因为冬天的到来而感伤,反而是一副眉飞色舞、得意享受的神态。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注解:秋风吹尽,黄叶丹枫,好一片荒凉的景象。今宵寒,点一盏禅灯,遥看半轮明月,似比昨夜更寒。立冬之时,犹是寒冷至,已到添衣时。
⊙文章来源:颐名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