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孙晓云让传统书法重新走入中国人的心里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17/12/25

孙晓云

年生于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十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和三次省部级劳模,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宣部全国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文联“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江苏省委省政府首届“紫金文化奖章”、全国七次书法大奖等。出版有书法理论专著《书法有法》,《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孙晓云》、《孙晓云书法精品选》、《不忘初心——孙晓云书法》、《中华国学德育经典》——《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作品。

回顧近60年的書法生涯,我實際上只做了壹件還沒有做好的事——傳統經典書法的承傳。我力圖用微不足道的嚴肅態度,以畢生的實踐和溯本求源的精神,來說服、感召別人,讓書法真正重新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神聖的象征。

有兩個字始終鐫刻在我的心裏,那就是——堅持。

以上是我在理论专著《书法有法》精装版再版前言中最后的一段话。

用书写传承中华经典

7月15日,《中華國學德育經典》系列叢書之壹《孟子》亮相蘇州的江蘇書展,這也是我第七次參加江蘇書展新書發布及簽名售書的活動。至此,整套《中華國學德育經典》的“四書”部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已全部出版。加上之前出版的《道德經》,這套經典系列旨在成為傳統文化與當代書法結合之作,把中國古代人文和中國現代文化的核心價值恰如其分地凝聚在壹起。

全套書用小楷抄錄,原大印刷。為了原汁原味、古色古香,整個書寫是在專門設計印刷的老式信箋上的,包括書中的句讀,也是用毛筆壹點點圈上去的。這其中,《道德經》約字,《大學》約字,《中庸》約字,《論語》約字,《孟子》約字,共近字。完成這項大工程,我花了三年時間。這三年裏,我很少逛街,很少在外面吃飯,很少參加無關緊要的活動,壹有時間就靜下心來做這件事情;甚至出差時都帶著筆墨紙張,抽空能寫壹點是壹點。這是壹個“工程”,不是下了決心就能壹口氣做完的,它必須壹個字壹個字、壹筆壹畫地寫,十分費功夫。在書寫的過程中要高度凝心聚氣,手機放到靜音,不能漏字,更不能錯字,壹字出錯,就得整頁重來。再說我已年過花甲,無論精力、靈敏、速度都不如過去,很容易疲勞。時不我待,現在不做,以後做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

書寫這套經典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我覺得很值。因為這些書都是中國最優秀的傳統典籍,是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最標誌性的作品;而小楷則是中國科舉考試的專用書體,是古人對書寫的最基本要求。把這些文化經典用小楷抄錄出來,精致地呈現在公眾面前,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切切實實地做些事情,是我最榮幸最開心的事。

(孙晓云作品:《郑垧靖赞》)

《中華國學德育經典》的出版,首先在於,書寫的內容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可以說小到家庭倫理,大到治國平天下,都是中國人最喜歡、影響最深遠、流傳最廣的書,對維系人類社會秩序、提升人類道德水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其次,這種書寫有閱讀功能。原文後面有註釋,小楷書體易識,老少皆宜,方便作為經典書目閱讀。再次,可作為書法評論鑒賞。對於初學者,可作為臨習的書帖;對於喜愛我的書法的讀者,是壹種匯報和交流,又兼具鑒賞點評的效果。隨手壹冊帶在身邊,壹舉多得,可在無形中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起到壹定的作用。

7月27日,我和妹妹將父親70年前在蘇中“七戰七捷”戰鬥中嵌入體內的壹塊彈片,捐贈給海安縣“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並將《中華國學德育經典》書法叢書贈送給參加捐贈儀式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的學員。我從小就深深地感受到父親發自肺腑的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人民的感恩,這種執著純粹的意誌,壹直激勵著我在工作中不畏困難、奮發圖強。我也希望年輕人能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革命先烈的紅色基因中汲取營養,用壹筆壹畫的書寫,投身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努力中。

不懈追求 不忘初心

初心即本意。初心,是底線,也是追求;是目標,也是動力。我的初心,就是對傳統書法的熱愛,那種熱愛似乎就長在我的身上。

得益於家庭的熏陶,我從小就對書法感興趣,三歲開始寫字,練就了紮實的童子功。從上小學到高中,我在每壹本書的空白處都密密麻麻地寫滿字、畫滿畫,學校的大字報、黑板報都由我負責。無論身為知青、圖書管理員、書畫家、美術館長,我從來沒有放下手中的毛筆。書寫,壹直都是我生活中唯壹不變的組成部分。我以前並未想到要以書畫為生,但卻不知不覺將漫長生活中的壹大半精力花在了書畫上,書法已經融入了我的血液、我的生命。雖有過困惑,但更多的是收獲,是書法讓我堅定不移,讓我遠離煩惱,讓我壹直從中華傳統文化中獲取力量、尋找自我。

(孙晓云作品:《咏金陵诗八首》)

我每壹段的努力,每往前走壹步,都是靠的這種初心。對書法的熱愛,就是我心中的信仰,刻在我骨子裏的。我不能設想哪壹天我不能寫、寫不好該如何是好。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字將來會是怎麽樣,但我總有壹個方向,就是想把它往理想圓滿上寫。雖然追求是崇高的,可能永遠都無法企及,但它就是我的方向,我的寄托。壹直奔著壹個要“好”的方向去,人就永遠向上,不會下沈。

因此,我所做的壹切就全部圍繞這個初心:將自己的愛好興趣和中華文化的傳承、中國傳統書法的傳承發展融合在壹起。

我壹直都鐘情於走傳統書法的路子。我近年舉辦的展覽,分別題為“書法有法”、“請循其本”、“不忘初心”等,即體現了這壹點。我寫作的理論專著《書法有法》自年出版以來,已先後22次再版。還出了精裝版、繁體字版、日文版、韓文版。我還舉辦過《請循其本——古代書法創作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並出版《論文集》。從年起到現在,我用毛筆簽名售書將近30次,每次都簽到全部售空。最多的壹次簽了本,用了5個小時。由於連續重復相同動作,右臂肩肘肌腱損傷,至今尚未完全痊愈。但是我很高興,感覺就像自己燒了壹大桌菜,大家都搶著吃得精光,再累也是開心的。那種精神的安慰和成就感,是多少金錢都買不來的。

我確信中國人對書法的審美是在血液裏、骨髓裏的,真正好的書法壹定是雅俗共賞的。就像王羲之,他已經不僅僅是壹個人,他已是壹個文化符號、壹種中國精神、壹個理想境界。他的字不激不勵、誌氣平和、端莊秀麗、雍容典雅,無論是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還是平民百姓,各個階層的人都喜歡。中國漢字,就是要被最廣泛的人喜歡、欣賞、使用。所以我壹直堅定地走這條路。我想盡量通過書法這個途徑,把中國傳統書法傳播得最廣泛、最具體。出版《中華國學德育經典》,出發點就是讓大家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在欣賞書法藝術的同時,能夠感悟傳統文化的深邃博大,並藉此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接下來,我還打算再寫壹套美育經典,請權威人士編選歷代流傳的經典美文。這樣德育、美育並重,書法、文化並行,閱讀、審美兼備,可謂極大滿足了我喜歡傳統書法的初心。這其實也是書法家的責任與方向:不做市場的奴隸,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固守精神的、有信仰的文化的陣地。

古人的傳統書法壹直在照耀著我、激勵著我、牽引著我、指導著我,讓我頭上有神明,腳下有底線,胸中有正氣,手裏有活幹。只要我拿起筆,我就是最幸福的人,我就是離理想最近的人。像我這樣從小喜愛書法,有這樣的平臺投入書法,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國家給予許多的榮譽,現在又能盡力為大家服務的人,應該不多。無論從少年學生到插隊知青,從部隊戰士到國家事業單位人員,半個多世紀,我從來沒有中斷過書法。正因為初心還在,我覺得很幸運,也很充實。

文化自信基于书法自信

(孙晓云作品:骋怀)

今天,我們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核心價值觀跟傳統文化是緊密相連的,國家富強的追求、文明創造的精神、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精神等等都是在傳統文化中就有的。因此,核心價值觀的弘揚,文化的時代創新,需牢牢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土壤,是要回到它歷史的、文化的源頭去尋找契機。南北朝庾信有名言:“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思其源”,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對自己的文字不敬仰,對自己的道統不繼承,那就是沒有希望、沒有前途的。

中國書法,是中國人智慧的“舍利子”。書法的構成首先是文字。文字是壹個民族史詩的承載。對於中華文化,漢字是它的根。它是藝術,但更重要的是文字,它承載文化,傳播文化。沒有漢字,哪來的詩歌、歷史和哲學?無論是古時候壹筆壹畫地手書,還是如今在電腦鍵盤上敲打,漢字始終是中華民族文化最基礎、最根本的載體,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下五千年,就是用文字書寫下來的。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根。所以,文化自信就是從書法自信開始。

書法不是少數人的藝術,而應是每壹個中國人的必修課。書法不僅是寫字,其深層所蘊含的,是中國古人認知世界的壹種睿智方式,是中國文化的壹個重要標桿。文化不能遺傳和移植,也不能復制和再生,必須從小培養、不斷堅持,點滴積累、薪火相傳,不然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丟失。長期以來,由於文字與書寫斷裂,造成書法作為國民基本文化素質的缺失,對漢字整體認識的缺失,繼而造成了對中國文字以及文化發展的斷層。因此,對傳統書法的傳承,已經是壹個非常嚴肅的國家文化安全問題。

作為書法的繼承者,在當今世界文化不斷碰撞的時代,傳承中華文化意味著傳承文化的自覺和民族的自信。我堅信,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首先要從“我”做起。我們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就像壹棵大樹的根,“四書”等文化經典,就像壹根根枝幹,而我們每個人,則像是壹片片的小葉子。文化自信,就是要將傳統文化的營養從根輸送到每片小葉子上。由此,這棵樹才能根深葉茂、綠樹成蔭,庇護我們子孫後代,遮風擋雨,有壹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是文化帶給我們的。這種自信,是我們自己長出來的。全民族文化自信了,我們就能夠抵擋外界的壹切攪擾侵襲,就知道如何理解、認識、融合外來文化,就能夠理性、穩步、踏實地走向世界。

幾年前參加央視《藝術人生》節目,我對主持人說,我的前半生主要做的就是“承傳”,對傳統書法的承傳;後半生則是“潤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壹個嶄新的“時節”,文化的繁榮發展是壹場“好雨”,我們每個人都是壹粒小水滴。“潤物”是壹個長期的、慢慢滲透的、“細無聲”的過程。我們每個人壹起長期堅持,才能匯成文化復興的“好雨”,繼而迎來文化強國的春天。文化滋潤了我,我也茂盛成長,給文化的大樹添枝加葉,這也是春雨和葉子的關系。

我想,伴隨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書法,其本身的魅力和它所體現的中國精神,是具有最廣泛的普及面和號召力,壹定能重新喚起整個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我也會繼續努力,用我的實際行動讓傳統書法重新走入每壹個中國人的心裏,真正地把它作為壹個中國風度、中國精神、中國人的象征。

——月雅往期经典,点击以下链接直接阅读——

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程式剖析石涛的伟大与媚俗

悖论董其昌:大师、淫棍和恶霸?

“西泠八家”篆刻印石128方原印照

金农

精品《人物山水册》《二湘图》,亮瞎你的眼

齐白石早年《花鸟册》(老舍旧藏)

十八岁的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古的绝唱,每一部分都是一副经典的山水画

看了陈巨来的原石印,你才知道印章到底有多美(高清组图)

不会被遗忘的大家——忆学仲先生(附高清作品集)

李鳝

《花鸟册》百图详解

八大山人的心路历程石鲁

写生册

国人看不懂当代水墨,就是不懂艺术么?

美的极致!——敦煌手姿(势)

敦煌早期彩塑的犍陀罗影响繆谷瑛

百花图集

巨献

张高清大图带你走进《清明上河图》中个人物造型细节

黄宾虹“写”出来的花鸟(图)赵之谦印面60方,美醉了!

盈盈水间,脉脉不语

中国画中的水

陆俨少图式梳理——含陆俨少先生最全的写生作品

沉默的大师!去世七年后作品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附作品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
治白癜风广州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