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感悟道德经第10章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0/10/3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本次学习《道德经》第十章。

原文

载[1]营魄[2]抱一[3],能无离乎?

专气[4]致柔,能如婴儿乎[5]?

[1]载:助词,类似于“夫”。

[2]营魄:魂魄。

[3]抱一:合一,指魂和魄合而为一。“一”指“道”。

[4]专气:就是集中精气、排除杂念。

[5]能如婴儿乎:王弼本作“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6],能无疵(cī)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7]乎?

天门[8]开阖[9],能为雌乎?[10]

明白四达,能无知[11]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12]

[6]玄览:比喻心灵深处明澈如镜。玄:指形而上的、微妙难识的。览:“览”“鉴”古通用,镜子。

[7]无为:王弼本作“无知”。

[8]天门:(1)口鼻等感官。(2)天地间的自然规律。(3)政治上治乱兴废产生的地方。

[9]开阖:动静。即感官进行视、听、嗅、言、食等生命活动的动作。

[10]为雌:守静。王弼本作“无雌”。

[11]无知:“知”同“智”,心机。王弼本作“无为”。

[12]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疑似错简,与上文意思不关联,在第51章出现。

本章中,老子提出了6个设问:

第一个问题:(对于原文的解释很多,我给出浅显的解释。)精神高度集中,身体和灵魂紧密结合,能否不分离。

第二个问题:调整呼吸,放松身体,能否像婴儿一样,皮肤柔软?

第三个问题:擦干净心灵的镜子,能否一尘不染?

第四个问题:君王治理国家,能否做到无为?

第五个问题:(我不太理解,给出参考书的解释。)感官和外界接触,能守住虚静吗?

第六个问题:想对世界上的知识了如指掌,能不用心机吗?

对这6个问题,答案是“能”。“涤除玄览”,“玄”表示“抽象的”,“览”是镜子,“玄览”是“抽象的镜子”,引申为心灵的镜子。擦干净心灵的镜子,能否做到一尘不染呢?(古代的镜子是铜作的,需要经常擦。)

《六祖坛经》里讲了一个故事。唐朝时,禅宗的五祖弘忍要确立接班人,让弟子做偈(jì)子,神秀的偈子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认为做得很好。惠能的偈子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认为做得更好,最终让惠能继承衣钵,成为六祖。后人往往推崇六祖惠能的“顿悟”,贬低神秀的“渐修”。我的观点正好相反,像六祖那样悟性高的人太罕见了,大多数人都是我这样的普通人,“渐修”更适合普通人。经常去擦心灵的镜子,落上一点灰尘我就去擦,这样灰尘不会越积累越多。我每次学习国学,就感到自己擦了心灵的镜子。

不仅道家和释家,儒家也有类似的比喻。《大学》中说“明明德”,把人性的善比喻成一盏油灯,经常去擦,以免灯罩上的油泥越积越厚,里面的光亮无法照到外面。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点右下方的“在看”,您的鼓励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