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中的这十句名言,意味深远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0/10/27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m.39.net/pf/a_6562617.html

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释义:委屈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有时候,后退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一跃。理虽然是直的,但常常需要绕道前行,有时还必须委曲求全。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不是无原则,而是变通,是权衡。

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释义:人应该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念欲。元代道士李道纯阐释为“清心释累,绝虑忘情”,这是修道的必经之路。卸下心灵沉重的包袱,才可以“穷理”;抛开俗事纷扰,才能“尽性”;摈弃一己私欲,最终能“了道”。

3.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释义:那些轻易许下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轻诺”“寡信”“多易”是许多人的通病,若郑重其事,把小事当作大事去做,便没有难事。

4.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释义:金玉财宝堆满堂室,没有谁能守藏得住;富贵了就骄横,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根;功成身退,才是顺应天道。这些话指出,事物发展达到顶点、极端后,就会转化到自身的反面,所以适可而止才是符合天道的。

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释义: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事物,才能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才能更好地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够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才能有所长进。上善若水的智慧,就是没有个人成见,因此无论装进什么容器,都能像一面平整的镜子那样映照世界。

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释义: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处做起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微处开端的。圣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不自以为伟大,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释义:要想收敛,必先张开。要想削弱,必先加强。要想废弃,必先兴盛。要想夺取,必先给予。这是知细微之理而收显著之效。老子提倡安守柔弱,因为柔弱是生机旺盛的。说它是“微明”,是因为它是隐蔽而微妙的,不容易为世人所发现、所领悟。

8.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释义:人们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时失败;如果在最后关头也能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坏事。这说明世界上很多人失败,不是因为能力低,也不是努力不够,而是缺乏善始善终的精神。坚持要靠毅力,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兢兢业业、谨慎对待。

9.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释义:大道一旦讲出来,就会感到平淡无味,它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人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大道是平淡无味、无声无利的,它实际上应该就是自然之味、自然之声。这里老子还讲了一个道理:“用之不足既”,平淡的道理用得长久,反过来说,烈日暴晒型的,都是长不了的。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释义:一个人,能了解别人,慧眼识人,是聪明人,但能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能战胜别人,固然是有力量的,但是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努力地挑战自己,才能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发。

往期推荐

一首“断句”诗,让他既升了官,又留了名

汉字故事

偏偏姓“万”——万岭南,好自在慎独,自律的最高境界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