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 >> 正文 >> 正文

为什么中国的爱情故事里经常有和尚丨壹读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17/11/16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

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里,除了充当男女主人公的才子佳人,往往还有另一类人出镜率极高——和尚道士。换句话说:你只知道有一个法海。实际上,法海有一大群。

说起来奇怪,法海们明明都是断绝尘缘、割舍爱欲的得道之人,在爱情故事中,却总是频频露脸,而且热心积极。对待别人的爱情,或是横加阻拦,或是全力促成,总之一定要各种怒刷存在感。

今天壹读君()就来聊聊,为什么和尚道士总要掺和进别人的爱情。

重金属昆曲传承人的实习壹读君丨大雪

寺庙:中国古代的一大爱情圣地

和尚道士们之所以能够积极地掺和进别人的爱情,有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谈恋爱的人们都爱往寺里、庙里跑。

《西厢记》是最典型的例子。张生和莺莺从相识到相恋的全过程,都是在普救寺里完成的。其他如《留鞋记》、《荆钗记》、《玉合记》等等,数不胜数。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的普救寺。然而现在这个普救寺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依据唐代佛教寺院的布局和西厢记故事的格局修复的。

那么,问题来了,寺庙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古代的爱情圣地?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小姐们是不被允许抛头露面的,日常活动范围不过是自己的闺房,最多延伸到自家的后花园。不过也有一定的例外,比如出门烧香礼拜。《红楼梦》中就曾经描写过贾府正月里打醮,一家女眷浩浩荡荡前往清虚观。

△老版《红楼梦》贾府阖家去清虚观的镜头,墙上写的是《道德经》

再比如重大节日可以外出游玩。最著名的是元宵节。李清照有“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的句子,说的就是闺中女儿特别看重正月十五,期盼着在元宵佳节的晚上出外看灯。

以上的这两种情况,都与寺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烧香礼拜自然是在寺庙中,而专为重大节日举行的集会、庙会也往往设在寺庙内或是寺庙附近。也就是说,寺庙是小姐们能够与外人自由接触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场所之一。小姐们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想恋爱也不知道上哪去找对象。寺庙,刚好满足了小姐们的刚需。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是发生在元宵节的故事

而爱情中的男主角——大多是落魄的秀才们,也往往活动于寺庙。

在古代,寺庙的功能作用比现在要丰富的多,其中的重要一项就是提供住宿。魏晋南北朝时期,寺庙对朝廷还存在一定的依附关系,留宿尚有一定的强制性:朝廷驻兵、大臣安置亲眷,寺庙都必须提供住处。

而到了唐代,寺庙的独立性大为提升,普通民众也随之成为寺庙寄宿的主体,尤其是文人和商旅。《全唐诗》中有大量的诗篇题为“宿XX寺”,比如李白的《夜宿山寺》、张继的《宿白马寺》、杜牧的《宿长庆寺》等等,都是诗人在寺庙寄宿时创作的。

就这样,恋爱的男女主人公得以在寺庙里集合。接下来,打情骂俏被和尚道士们撞见,和尚道士们密切







































白癜风治疗世家传承人
白癜风医院西宁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qw/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