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常无欲,可名于小解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1/28
彭洋预约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60/

百家号:日月光辉火[原创]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说,大“道”像泛滥的河水一样广泛流溢、无所不及,万物依靠它生存,而它对万物却从不干涉,化育万物却不自以为有功。它养育了万物却不自以为主宰,总是没有自己的私欲,可以说是很渺小了;万物归附于它而它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算得上是伟大。正由于它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造就了自己的伟大。

本章老子专论“道”的功能、本性之博大精深,阐述“道”既是宇宙本性,又是普遍规律。它既体现大与小的普遍性,又综合了正与反、有与无的逻辑形式。整篇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讲道体广大,永存在宇宙之中且独立运行,还无往不在。第二层是论证“道”的伟大崇高,其一是“功成而不自有”。其二是“万物归焉而不为主”。“道”这种“万物归附于它,而它却不做万物的主宰”的本性是值得歌颂的。实际上这就是奉献精神。第三层是说明原因,因为“道”,它始终不自以为大,所以才能成就其伟大。这是老子充满辩证法的名言,也是《道德经》的精华。

“常无欲,可名于小”,这两句更加彰显“道”的伟大和谦卑的本性。从来没有过自己的私欲,始终把自己放于低位,称谓很小,但是从不为名而争,功劳很大但是从没有傲慢地对待过万物。这就是“道”的伟大,也是“道”的慈悲本性。实际上,老子始终是用辩证法来看待宇宙和自然万物的发展变化。“常无欲”就是明心之法,心无私欲则明。“可名于小”一是谦虚,二是保身,树大招风,这就是老子的高明之处。因为小才能大,所以不争才能得到。这就是老子的智慧之所在。

老子在本章中用“道”的功能和本性,来阐述“道”既是宇宙的本性,又是自然界的普遍性规律。并暗示,人要遵守宇宙法则和自然规律。向“道”、遵“道”、学“道”,因为“道”是伟大的、崇高的、谦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2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