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老子眼里世界大同很简单,最差老师不最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3/17
北京雀斑最好的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26055703496631&wfr=spider&for=pc

“最差的老师”,不最差的《道德经》讲解,用独特的戏说加正解的方式展开,为了照顾《道德经》初学者,我们把“戏说趣解”置于前,“直译正解”置于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老子”穿越二千多年,送来的包含着处理今天之世界问题的智慧。

老子:“尹喜,你聪明不聪明啊?”

尹喜:“老师,我当然挺聪明。”

老子:“尹喜,聪明好还是不好啊?”

尹喜:“老师,聪明当然好了!”

老子:“尹喜,你讲不让仁义啊?”

尹喜:“老师,当然讲了!”

老子:“尹喜,你欲望多不多啊?”

尹喜:“老师,我要当大官,赚很多钱,光宗耀祖。”

老子:“尹喜,你认为聪明,讲仁义,当大官都是好事?”

尹喜:“老师,肯定的。”

老子:“尹喜,为师觉的笨笨的,傻傻的,社会没有仁与义的分别心,没有很多欲望才是好的。第三课老师不是讲过吗?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内心谦虚且充实是符合大道的表现。昨天也讲过,大道荒废了,社会才会出现有讲仁与不讲仁义的现象。如果大道永在人们心中,就不会有这些现象出现。尹喜,记起来了吗?”

尹喜:“哦哦,老师,有印象了!”

老子:“所以,人人应这样抛弃自作聪明,过分的追求和欲望,愚钝朴素一些,反而对社会对老百姓有好处。追求大道,让大道与身隨行,才会不存在仁与不仁,义与不义的区别,老百姓个个都可以回复到孝慈的状态。抛弃私欲,抛弃自私自利,抛弃玩弄技巧的把式,社会就不会有小偷强盗。”

老子:“社会风气不应该提倡聪明技巧,不应该鼓励自私,不要把人分为聪明与不聪明,孝顺与不孝顺。要让社会人人都简单纯朴,没有过多的欲望,不自私自利,社会岂不和谐,世界不就大同了。”

尹喜:“老师,我刚才那样认为,好像欠妥啊!”

老子:“上面的内容只是讲讲,是不行的;仅仅书写成制度条文,不去执行也是不行的。要让人人内心都有归属,就应该回归简单、单纯、朴素、无私少欲望的状态。”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

抛弃自作聪明的过分追求和欲望,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没有仁与不仁,义与不义的区别,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玩弄技巧和自私,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失道的表现,摒弃这些,只落到纸上是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所以要使人们的内心有所归属,应该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

1、绝圣弃智:抛弃聪明智巧。此处“圣”不作“圣人”,即最高的修养境界解,而是自作聪明之意。“智”当智巧,以聪明为巧讲亦可,但不如当过分追求好,“智”通“志”,志向追求不要过分。

2、此三者:指圣智、仁义、巧利。

3、文:条文、法则。

4、属:归属、适从。

5、见素抱朴: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朴是同义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2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