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老子道德经23章飘风不终朝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3/4/25

老子在第23章里面,主要讲了遵从于“道”,依从于“德”的问题,始终能够走在阳光正道之上,生活势必也会顺顺利利;所谓阳光正道,指的是,所从事的事情,至少不会给你带来麻烦;比方抽烟喝酒赌博熬夜,就一定不属于“正道”。

1.希言自然

希言:少说话。

希言自然:少说话符合自然。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少说话就是“道”的一种原则,一种方法,一种表现形式。

大家都知道言多必失;噼里啪啦总喜欢讲一大堆,人家和你在一起,就是听你一个人高谈阔论,发表个人见解;久而久之,势必觉得无聊乏味,哈欠连天;渐渐离你远去。

吵架的时候,语言往往很刺伤人,回过头来都后悔不已;此时此刻,说得越多,也就是错得越多;最好方法,就是忍住;实在忍不住,出去转上一圈,头脑冷静以后再回来。

2.故飘风不终朝,骤(zhòu)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终:自始至终。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毕竟也下不了一整天。

台风尽管很厉害,最大风速中心也不过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而且往往越大的雨,持续时间也越短。

孰为此者?天地:这是什么道理,是谁在主宰这种现象呢?那是天地间自然的法则,也就是“道”。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天地之间的狂风暴雨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

有始必然有终,哪怕宇宙,地球都有毁灭的一天;无非是自然规律而已。

这么看来,人的生老病死,万事万物的成住坏空,都是“道”,顺其自然,既来之则安之。

3.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所以,遵从于“道”,并且依此去做事的人,就得到了“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修道的人,自然与修道的人在一起;当然,喜欢吹牛的,也喜欢和吹牛的聚在一起;热衷于打牌的,也和打牌的聚在一起。

德者,同于德:遵从于“德”,并且依此去做事的人,就得到了“德”。

孔子: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必定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也就是吸引力法则,自身有魅力了,不用去外面找朋友;善良的人,自然被你吸引过来了,喜欢围绕着你。

失者,同于失:偏离于道德的,就失去了道德;走倒霉路线,自然碰到的都是倒霉鬼;向失败方向走,失败因素自然会来成全你。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追求“道”的人,“道”也会乐于成全他。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追求“德”的人,“德”也会乐于成全他。

所以,《道德经》之所以称为《道德经》,也就来自于这句话。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偏离“正道”做事的人,道德自然也离开他;相当于那句朗朗上口的金句: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太子少傅箴(zhēn)》: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身边的人是怎样的,你也会慢慢地,不知不觉地,润物细无声地,成为怎样的人;不要觉得自己意志力足够强大,能够影响其他人;身处那种环境当中,无时无刻不在被周围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出淤泥而不染,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务必给自己选择一个尽可能好些的环境。

4.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百姓就会对君主失去信任。

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气势宽厚,君子应该效仿,能够心量广大,容载万物;甚至是“处众人之所恶”;能做到这点,就非常了不起。

那些小区里面的夫妻店,店面很小,一直价格便宜,童叟无欺,东西保证新鲜;久了之后,大家口口相传,也赚了很多钱;街坊邻居就喜欢来这家小店买东西,和老板唠唠嗑。

老子在这一章节,主要强调了两点:

首先是少说话,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其次要有诚信,博得大家信任,才能够走远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