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哲学思想很系统,涵盖了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它都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
《道德经》第一章小结
一、第一章翻译汇总
道是世界的本原。它很难彻底地讲清楚、说明白。因为,语言有局限性,事物有不确定性。
大道行天下,众生仰慕他事物命名的根据是其属性。由于语言有局限性、事物有不确定性,所以事物的名称也会随着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
常规告诉我们,要有意识地坚持修炼、要使先天元神常清常净,这会有无穷妙处。心常清静,妙处无穷;不忘初衷,事业成功。
人的精神和肉身来源相同,而名称各异,都非常玄奥。
持续不断地修炼和探索,才能开发出智慧、打开“众妙之门”,进入其中,去了解世间的一切奥秘。
二、第一章解析
妙语还需好字配《道德经》的第一章很重要。自古就有人说,第一章是整部《道德经》的纲领。
我通过阅读、训诂、理解以后,也认为它在整部《道德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世界本原是哲学的重要问题。本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关系到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老子对本原问题只是做了初步的交代,暂时无法确定它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这个不用急着下结论,要慢慢地往后看。
“道可道,非常道”不仅说明了语言有局限性,还阐述了事物有不确定性这个重要的原理。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首创。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年才提出量子物理学的不确定性原理,而老子早在年以前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老子的不确定性原理适用范围很广,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
我们必须知道,事物都有不确定性,这对我们的人生实践很有指导意义。例如,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才能够做得更好。
事物的命名是根据事物的属性。了解事物的属性需要实践,还需要智慧。
不去实践,你无法给事物命名,凭空想象的话连门在哪儿都找不到。没有智慧,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如同瞎子摸象。所了解到的只是局部,还不一定正确。
摸到的只是局部,其结论也是错误即使最终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也是费时、费力、费财,效率太低。
要想拥有智慧,那就必须通过修炼使先天元神这个智慧的种子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修炼的主要原则就是要让心神能够静得下来,也就是“常无欲”。“心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因为心神要常常清静才能够取得效果,所以要“常有欲”,即不间断地进行修炼。
“常无欲”和“常有欲”还告诉我们,在修炼的过程中要”惟灭妄心,不灭照心”,要“一觉独存”。否则,修炼也不可能成功。
不忘初衷,事业成功“不要有心求,有心求则着相;不要无意守,无意守则落空”,是古代人从“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中总结出来的修炼要点。
修炼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开发智慧,为幸福一生服务。我们不能为了修炼而修炼,为了修炼放弃一切是本末倒置。
无论做任何事情,“常无欲”都会使你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常有欲”则能让你一往无前、持之以恒。心常清静,则会妙处无穷;不忘初衷,定能事业成功。
人类是精神和物质的共同体。精神和肉身同时出现,极为玄妙,很有必要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也需要探索。老子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给人类如何研究宇宙奥秘和人体科学指明了方向。
无上至尊,神秘老子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过,“故”是常规,代表规律。规律的介绍,在《道德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们在人生实践中,必须遵照规律行事,才能回避凶险、少走弯路、获得成功。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对立统一是普遍的规律。
在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中,可以分解出可道、不可道;常道、非常道。可道、常道和不可道、非常道是对立的。还有无名和有名、常无欲和常有欲之间也分别是对立的。说明老子很注意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我们在读整部《道德经》的过程中,要始终记住“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这不仅仅是因为语言有局限性、事物有不确定性,还在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变化。
开始越读越厚,以后越来越薄《老子》第一章一共59个字,我用了一万五千多字来解释,这也是一个规律。
刚开始读一本书的时候,书会变得越来越厚;理解了以后,又会越来越薄。如果你能把《老子》第一章理解到只剩下原文的时候,就是最高境界了。
(本篇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