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是全文81章的总纲,理解了第一章,也就了解了《道德经》的大概内容,其中“道”、“名”、“无”、“有”、“观”、“妙”、“玄”、“众妙之门”等字词很重要。“道”有大道、道路、说道等多层意思,一个字包含了宇宙天地、人与万物,是一切有名有相事物的总源头,“道”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说,不可知,如果可以看见、听见、说道、知道,那就不是真常之“道”。“名”有道名、命名的意思,“道”本来没有名字,老子勉为其难命名为“道”,在人类文明中,万事万物我们都为其取了名字,如果都没有了名字,那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呢?“无”即混沌、无极、符号“○”圆代表,“有”即太极、先天一炁、符号“一”代表,“无”和“有”一个是天地之始,一个是万物之母,同为先天,都来源于“道”。“观”即观察、觉照,与“吾以观复”、“观世音”、“观自在”中的“观”字一个意思,这其实是悟道修行的法门,通过读书学习、站桩打坐、气功导引,乃至日常生活、行住坐卧,无时无刻,返观内照,抱元守一,自然能返璞归真,与道合一。“妙”即微妙、神妙,“玄”即玄妙、玄奥,“玄”和“妙”意思相近,但“玄”比“妙”更深一层,“妙”用来形容“观无”的现象,而“玄”则形容“无”和“有”的本体。“众妙之门”即“玄牝之门”、“玄关一窍”,也称“生死之门”,像哲学家、诗人、作家、书法家、画家、音乐家、艺术家等流传千古作品中的灵感,即来源于此。这一章老子告诉我们,“道”名“无”,“无”生“有”,“无”和“有”同称“玄”,“无”通过常“观”其“妙”,现“众妙之门”,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可转化为“有”,“无”和“有”可相互转化,其中的玄妙,玄之又玄,不可言说!人未生前为先天“无”,出生到婴儿为先天“有”,从婴儿到童年、少年、中年、老年,转为后天,修道的过程就是从后天返还先天,“有”返还于“无”。
#道德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