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63道德经,人生如楼,能盖到多少层屹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4/4/29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啬”是“穑”的古字,意思是谷物成熟可以收到粮仓里面,引申为节俭、收藏、爱惜、精神不外耗等。“早服”是早复,返璞归真。整句话意思是,治理百姓,调养民心、身心等,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格外珍惜,精神不外耗,这种方法叫“啬”。其本质就是使人可以返璞归真,回归圆满灵性。

“治人、事天,莫若啬”,“啬”是节俭的意思,不是对别人节俭,而是对自己节俭。对别人要慷慨、要付出。这些精力、财富,您没给自己用,都付出了。这就是布施,大家感受到你的善意,也会给您回馈能量。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过得很幸福。

“啬”还有收藏之意,自己拥有不匮乏,但是克制欲望,懂得收敛。在电影《一代宗师》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刀为何要有鞘?”刀的意义不在于用刀,而是在于震慑。刀藏起来,哪个要是不开眼,惹怒了刀的主人,后果自负。不出鞘,旁人就会因其武功心生恐惧,其威力不亚于真正出刀。

“啬”除了有藏的意思,还有珍惜的含义。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动物的欲望是有止境的,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牛吃饱了,就会心满意足的反刍了;狮子吃饱了,就会安闲的晒太阳;鸟儿有个草窝,就会开心的居住。

反观人类的衣食住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除了这些生存要求,还追求名利、财富、善缘等,永远没有止境。“啬”的含义,就是告诉人们一味地追求欲望,就像夸父追日,终有代价。在物质上,知足常乐就好,这样也更容易幸福。

人足以温饱,除了克制欲望外,还应该修身、修心。修身,就是生活逐渐做减号的过程。除了物质上的断舍离,也要限制自己的精力,不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3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