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影响 >> 正文 >> 正文

有一种智慧,叫做平常心,老子夫唯不争,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4/8/12
人生在世,不可能都做到心如止水,尤其是我们百姓,谁没有几个佩服或是喜欢的人,可以是朋友、亲人、明星,也可以是在某些方面比较出众的人。我不认为这样就一定不好,但是坚定认为必须要有度,世间万物皆有度,一旦太过,那便不是什么美事了。所以,在这个充满世俗的世界里,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读史可以明智,明智则可以为我等解惑。今天就为大家分享这样一个小故事,看看面对这类事情,古人是怎么做的?宋朝人程颢,字伯谆,号明道先生。在他任职越州时,蔡卞(蔡京之弟,字元度)为元帅,对待程颢非常好。蔡卞十分信服一个叫张怀素的道士,所以就经常和程颢说一些关于张怀素的事情,多是夸张怀素的道术多么的神通广大。我想这蔡卞肯定也是好意,想把这么厉害的“神仙”介绍给程颢。因为这位道术通神的“神仙”的事迹也真够唬人的,比如能够让飞禽走兽听他差遣;曾经建议过孔子别那么早杀少正卯(春秋时期);也曾数次登楼观看刘邦和项羽在成皋两军对阵(楚汉争霸时期)。反正听了张怀素这大神的吹法,百姓们几乎都被侃得一愣一愣的。所以人们都不知这张老神仙现在到底是多大岁数,反正不是世间的凡人。不知道大家听了张怀素的事迹有何感想,反正程颢听了是偷笑不已。这在古代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那时候的人们对待这些“神仙”们,多是没有什么免疫力的。所以这程颢的偷笑显然是根本不信这些事。然而这蔡卞却是将张怀素奉若神明,也不遗余力地要将他介绍给程颢。后来有一次程颢要出行,正巧“神仙”张怀素也要出行,且正好顺路。蔡卞就示意程颢稍等一下张怀素。按理说一个朋友几次三番地好心为你介绍,于情于理总该见上一见。但是程颢的回答很坚定,就是不见。并且把自己对这个所谓的“神仙”的看法说了出来。程颢说:“孔子不谈怪力乱神之事,因为不适合教诲弟子,张怀素的所作所为也接近神怪的迹象,州牧(州的长官)器重他,士大夫们又逢迎他,老百姓也盲目附和。其实真正有道术的人是不在意这些世俗想法的;更何况,不认识他也未必是件不幸的事。”程颢的这番话,先用圣人孔子的言行举例反驳,证明张怀素即使是真的道术通神,对于教诲世人也没什么用处。之后就发表了自己对真正有能力的道士的看法,就是“出世,静修仙风道骨;入世,为国为民但不惹尘埃”。所以程颢不认为张怀素是个有道“行(此处读xing指行为)”的人。最后再给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不认识他张怀素未必不是好事,所以还是不等他而自己先走了。世人都说你张怀素道术通神,但于我何用。世人都将你奉若神明,我自等闲视之。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对于你张怀素来说乐于看着世人对你顶礼膜拜,对于我程颢来说,这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人世浮华。我不会去阿谀奉承你,因为我有一颗平常心。心若平常,方能静思,才不会盲从于世。¥1道德经正版原著全书精装珍藏版老子他说全集无删减原文注释文白对照解读国学经典中国文学名著淘宝月销量¥36.8¥90购买已下架而能保持拥有一颗平常心,其实就是一种大智慧。换句话说,想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就要有与世无争的思想。与世无争也就是不争,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要想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智慧,那我们就继续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大约二十年后,张怀素密谋造反,东窗事发,供出一些与他有关系的名人以借此脱罪。此事当时牵连甚广,很多人因为和张怀素有过接触而被牵连,那时也有人想借机牵连程颢,后来因为找不到一点事迹而作罢。如果不是因为程颢向来言行正直,对待张怀素之时可以平常处之,没有漏洞可寻的话,就不免会被人陷害了。如此正印证了程颢说的那句话,不认识他张怀素未必就是一件不幸的事。程颢能够以平常心来对待曾被奉为神明的张怀素,虽然未必是因为他知道张怀素会造反,但是他对蔡卞所说的那番对张怀素看法的话,却说的一点没错。这就是智慧。物事反常即为妖,张怀素的行为就够反常了,所以程颢能够以平常心来对待就是大智慧,是不争的智慧。最后,还是以老子《道德经》的这句话来结尾:“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