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道德经》智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天我们继续参悟。唐僧西天取经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道德经》全书总共也是81章。这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或许九九八十一是一种完满吧。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道德经》第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该章节对真善美及为人治世之道均有深刻见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我们经常说一个人不靠谱会说他油嘴滑舌、满嘴跑火车、天花乱坠等等。老子在这里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说得是否好,是否要采信,只要是“真话”,我们就不要太去要求说得是否漂亮了。如果对方说的是真话,即使对方说得有些难听,你都要能够看到这些话后面的真实意思。比如:一个人正春风得意、事业蒸蒸日上,大家都在和他说奉承的话和祝贺的话。但是,他的家人可能会给他泼冷水:“没什么了不起的,人生都会有高低,保重身体最重要。”这可能不太好听,但却说出了人生的真理。当然这是相对的,老子强调的是“真”。笔者认为如果讲的是真话,也未必需要讲得那么难听,如果能运用讲话技巧既让对方听得舒服,又能听到真话就更好。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这八个字很多人理解为: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但从《道德经》全书来看,善者,其实并非简单指个人,而是具备柔化万事万物的力量。比如:上善若水就说水是“善”的。水,善于通过柔弱的力量化解万物,以至于无所不在。不管是河流山川,还是空中云朵,抑或南极冰川,直至生物体内,水无处不在,它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就没有“辩”的必要。所以,“善者不辩”说的是拥有柔化万物的强者没有必要去争辩,如果去争辩的往往都是没有善利万物的能力。你看,石头多么坚硬,水来了它也不让,非得决一高下,后果是什么呢?是水滴石穿。所以,有能力的人是不会脸红脖子粗地去争辩的,因为事情都在他掌控之中,无需争辩。争辩的人大多是害怕失去点什么或者因为他根本无法掌控局面。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人类文明几千年,一个人能知道多少?天上银河浩渺无边,一个人能了解多少?大地辽阔万物生长,一个人能掌握多少?海洋深不可测,一个人能看到多少?一个人如果说自己很有知识,那都是假的。面对大千世界,人能了解的只不过九牛一毛。说实话,每个人能在自己精钻的领域有所建树就已经很不错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书法家,非常厉害,拿了各种书法奖项。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他到处卖弄就很容易出问题。首先,书法是艺术,见仁见智,各成一家,你厉害,更厉害的人大有人在。其次,有时可能一个小伙子就能将你的军,他在电脑里随便弄两下,就可以打印一幅非常大气的书法作品出来。不是说这位书法家的书法没价值,而是谦虚是治学的基本态度。所以,为人切忌卖弄。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这是世界能量是守恒的,物质也是守恒的。你今天给出去的东西,始终会换种形式再还回来。你给邻居几个水果,他可能改天就给你个青菜;你在被人生日时给个祝福,到你生日时也会收到祝福;你把自己的学习心得说给别人听,别人也会和你说他的收获;生意人今天让了利润出去,客户的忠诚回头率会更高;职场上的人时常帮助同事,同事也会反过来帮助你。只要心存给与之心,回报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不要把什么都占为己有,要分出去,给出去。放心,会越给越富有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一句是本章最后一句,也是《道德经》全书最后一句。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这里讲到了全书反复强调的一个理念,就是“不争”。是你的始终是你的,不是你的争也徒劳。老子强调要顺应自然,以“道”的力量来解决一切问题。“道”,其实是万事万物的规律。打雷下雨有规律,万物生长有规律,生老病死有规律,成败得失有规律,历史发展有规律,我们只要顺利这些规律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不由得我们去“争”的,争也徒劳。比如: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有人说那是虚拟空间,不可能发展起来的。但是,事实上它是潮流是规律,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红火。有些实体店还是看不起互联网,坚守实体,决定和互联网争一高下,结果吃了亏。有些实体店积极拥抱互联网潮流,结果搭上了互联网这个风口上的猪,飞起来了。所以,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顺应潮流做就是了。读《道德经》,悟人生智慧。更多精彩欢迎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3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