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和人相处,有多种方式,有上下级从属关系,有平等互利关系,有长幼亲疏关系等等。
人和人打交道的核心,避不开人性。而人性非常复杂,超过了地球上别的生物。
中国古代,管理天下人的叫皇帝,可以说是责任重大。从秦始皇开始到清朝末年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答案是接近五百位皇帝。这里面临着一个统计的难题,有很多皇帝并没有真正上位执政,只是后人追封的皇帝称号。所以只能说约为五百位。
他们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依然意义重大。搞明白了,在管理上少走弯路。
对人性了解越深,就越明白一个道理,权力不能滥用,民心不可违。
02
按常规的理解,皇帝吗,人上之人,天之骄子,必有过人之处。实际上因为很多皇帝是世袭的,甚至是被动成为皇帝,并不都是优秀的人。每个朝代,老百姓就像摇色子一样特盼望好运降临,有一位懂民心的皇帝出现。
皇帝独掌国家大权,在碰上素质低下的儿皇帝情况,就出现了各种昏君,给国家造成可怕的灾难。
当然英明神武的皇帝也不少,一般是开国明君多。古人讲人的一生应当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做到的人都很不简单。
昏君和明君主要差别在什么地方?核心一点就是他是否懂天下人心,是否有政绩,是否能让天下人信服。
03
在《道德经》中早就给出了治理天下最确切的道理,只用了一句话就说明了一切。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李世民感叹说,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最好的管理者是不追求自己的主观意志,而是深知百姓的心,百姓的需求欲望,并以此为自己的需求目标。他好像无心一样,把天下人的心安放在内。
这个太难了,天下有好人也有坏人。很多坏人本质上说还是好人变坏了,如果按着绝对的标准,那没有完人,每个人都有错误毛病。
难道要放弃掉每一个犯错误的人,那恐怕就是失去了所有人。
比如,皇帝上街微服私访,听到有人感叹说:世风日下,人心都坏了。
难道皇帝回去就下旨杀掉所有人吗?
那么是选择救世,还是随波逐流……
04
同样的道理说,如果有人觉得别人都不靠谱,都不可交,那就不与人打交道,那让自己孤立起来吗?
事实上还真有这样的人,有人读了很多年书,甚至成为博士,因看不惯别人,选择钻进深山老林,甚至出家了。
姑且不论他多年的学习付出,就只问他是否对得起父母吧。
《道德经》明确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放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对待善良的好人,也回报以良善;对待不善之人,也待之以宽容和善良。这是善良的普照惠及。
对待守信的人,要诚信。对待失信的人,也待之以诚信。这样人的美德中就有了诚信。
05
是不是觉得很难,事实上现代人的法制制度,就是要有公正守信的态度对待所有人,不管是有道德的公民,还是犯罪分子,都一视同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你上一秒是一个好人,下一秒犯罪了,也要接受法律制约。
当然《道德经》也给出了自己的治理答案。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最好的管理者会谨慎待人做事,知天下人心愿,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那寻常百姓享受生活,好的管理者则把百姓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
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成熟的父母都会允许孩子有成长的烦恼,不会因为孩子犯的错误而伤害他不要他。即使是坏孩子也极力去教育拯救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