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所著,分为《德经》、《道经》上下两篇,它的每一篇的内容都比较短,最多的也就几十个字,俗话说:浓缩的都是精华。《道德经》作为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里面的每一个字充满着人生的大智慧,让我们在浮躁的时代自觉沉下心来,做一个心如止水的人。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谈句:道是不可以言说的,可以被命名的东西,也不是常名,不是永恒的大道之象。人在领会到无的时候,才会生出无欲。“无”生天地,“有”生万物。以无观无,以有观有,才是恰当的做法。玄之又玄,是无生有,有生万物,道化生天地万物的神话之能。众妙之门,有与无两者,正是生育万物的造化之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谈句: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天地并没有仁慈心,它们视万物为稻草狗一样。圣人也没有什么仁慈心,他们视百姓为稻草狗一样。天地对于万物,正是因为无恩无爱、无亲无仁,才会对天下万物等量齐观无差别地对待,才能真正地做到大公无私。圣人治理天下,如果起了仁爱偏私之心的话,那么就会因为施小恩于天下,而损害天地之大恩;行小亲于天下,而损害天地之至公无私。所以圣人治理天下,是顺应天道,不必用伪智去治理天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谈句: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自知的人是圣明的,胜人者有力,万物以大小智力相搏,非有力无以雄天下,非有智而不能超凡入圣。无人助天,无妄为残生害性,天道长运,万物常自然。唯天下不亡其道,万物不失其真,才可以保身,可以全生,才能养亲,可以尽年,是谓寿。治身治天下,莫不如此。
《道德经》虽然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读起来却十分顺畅,毫无年代感,这部经典的哲学书籍,在今天仍然受用终生,让我们每一个人在对老子思想的了解中,更加清晰自己的定位,让自己的心平和下来,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守护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1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