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摄影:刘素清朗读:李俊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刍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橐龠: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天地不偏爱,以万物为祭祀扎成的草狗。圣人不偏私,以百姓为祭祀扎成的草狗。天高地远,其间好像一个大风箱啊,充满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与其令繁政苛,不如持虚守静,宽广安稳。对于经书,越是简单的字句,往往隐藏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停留在字句层面,会觉得圣人不如俗人。什么是刍狗?用草扎成的祭品,花圈之类的东西。祭祀完了,扔掉或烧掉,如此而已。老子为什么说:天地把万物当刍狗,圣人把百姓当刍狗。他到底是说什么呢?什么是橐龠?现在叫吹风机,过去叫风箱。老子说天地之间像个大风箱。这个风箱空虚广大,却充满万物;循环往复,却生生不息。老子在乎的是万物吗?老子说天地之间是大风箱,却没有说圣人与百姓之间是什么?很突兀地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是说给谁听呢?说的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让天得以清的是道,让地得以宁的是道,让万物生生不息的也是道。天地与万物同类,万物与天地都与道有关系,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言外之意作用于万物的不是天地,作用于万物和天地的是无形、无限的道。圣人与道合一,百姓在世俗中纠缠;圣人与道同行,百姓任意而行。圣人与百姓也是同类,百姓与圣人是因为道而有差别,所以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尽管天地以万物为刍狗,但天地大、万物小,有道运行在其中,持定了天地与万物之间的关系,又各从其类地将各自的律放在了其中,以致日月行天,江河行地,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所以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在老子的观念中,人是高于万物的。就像运行在天地与万物之中的是道及其持定的律一样,介于圣人与百姓之间的是统治者.圣人在意的是道化社会、道化人心,统治者在乎的是国泰民安,难免严刑峻法、威权治理,又往往适得其反,所以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多言数穷可以运用于现象界,乱象应有尽有就无须多说了。有人问:老子也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亲与天地不仁意思接近吗?应该是差别很大。首先要弄清天道和天地的区别。天地不仁已经讲明,天地所以不仁是因为持定天地与万物的都是道。天地和万物都得益于道的功用。道与天地的不同是本质的不同,就像羊与牧人的关系。天道可以理解为持定天地的道,但最少是天地得以成为天地背后的定理定律。所以天地是具体的物,天道是天地后面的定律或者是使天地有灵的大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因为善人自然而为,不会违逆天道。特别鸣谢:山西佳诚液压有限公司
山西新石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忻州市晋龙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
更多精彩内容,白癜风用什么中药治疗如何快速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