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关,尹喜问道,一夜成书,落笔余字,书名为《老子》。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故后人改为《道德经》。多年来中国文化的主峰,被誉为“万经之王”。
它谈天地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它谈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它谈处世原则: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洋洋洒洒五千言,探究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大至天地,小至尘泥,到修身、养生、处世、治国,万象森罗,尽收眼底。
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完整的哲学著作。
在这仅有的字的哲学类别的书中,又有6句最为经典的话,虽然字数不多,却句句都是人生的“成败法则”,今天我们先来说说其中的三句话。
第一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管什么事情,首先要去做,先不要判断即色过是否是有利的。只要认真对待,即使不在意结果,但是结果往往都会很好。
这里讲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格局,不要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只要努力去做,你会发现即使再大再难的事情,最后老天都会眷顾你的。
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后世流布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思想意识,与老子所谓“不争之德”都不无源流关系。
第二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这句话是教导人们要懂得低调行事,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度,而应该适可即止,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过度的表现,难免招致灾祸。一般人遇到名利当头的时候,没有不心醉神往的,没有不趋之若鹜的。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祸害,把握好度,适可而止。人们不可“盈”,一个人在成就了功名之后,就应当身退不盈,才是长保之道。还有一句比较通俗的话就是人欢无好事。
第三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也就是说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这样才能够将自己的优点发挥到最大化,同时也能将自己的缺点隐藏下来,毕竟人无完人,就算是皇上或者高级领导者,都有自身的缺点,而这些聪明的人,真正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秀才能。
就像越王勾践,能够卧薪尝胆,但是夫差败于自己的懒惰,整天花天酒地,最后只能被灭国。
老子的《道德经》真的是教人做人的一本千古哲学书,司马迁就曾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纪晓岚也对《道德经》赞不绝口:“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就连鲁迅先生也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而毛泽东也对《道德经》有着非常高的评价,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直到现在,古今中外的名人,谈论起《道德经》已经不是读没读过的问题,重点实在与读了多少遍。可见《道德经》的影响。
最厉害的是,不同的人读《道德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凡事都是有着对立面阴阳相合,很多事情我们可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才能去明白。
此外,老子《道德经》的利害之处,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对自己人生的领导力,每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都应该读一读道德经,“一以贯之”。
读《道德经》还能让你更好掌控自己的人生,让你学会怎样在对的时间做好对的事情,凡事顺应自然,人生的机遇就不会太差劲。
所以建议伙伴们都读一读《道德经》,道德经虽只有区区五千字,但是字字都有深意,在其中能懂得什么道理则需要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但是有很多伙伴觉得《道德经》都是文言版,太深奥,看不懂,所以给伙伴们推荐一套全注全译白话文版本的《道德经》。内容简单易懂,印刷清晰,有全文言原文,下面有注释及相应的解析。
装订也非常的好,可以阅读很久,看完也能收藏。
马云有一次看《道德经》时突然很兴奋地说:“哎呀!这哪是我在读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读我,而且他读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
随喜打赏功德无量
这是关于“念头”的全部秘密!
修行和轮回的秘密,每个生命的轮回都有印记!看看你有吗?
一个字道出《易经》、《道德经》和《中庸》的精髓
线上课程黄帝医用祝由术98元报名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yx/9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