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道德经》通解·章六一
原文以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为主。蓝色字体为帛书《老子》甲本残损、乙本原文。红色字体为原本残缺、后人校补。
原文:
大邦者下流也⑴,天下之牝⑵。天下之郊⑶也,牝恒以靓⑷胜牡。为其靓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故大邦者宜为下。
注释:
⑴大邦者下流也:◇大邦,面积大、人口多的国家。◇下,与“上”相反,本义是位置在低处;引申为降落。在地球引力作用下,“下”即降落是顺势而为、不费力,比较容易;“上”即提升是逆势而为、费力,比较困难。◇流,本义指水的移动,泛指液体移动。液体在自由状态下都是顺势而为、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大国如能降低位置、顺势而为。
⑵天下之牝:◇牝,雌性生殖器;主吸收、索取、孕育;代指雌性。☆天下万物的孕育者。能孕育天下。
⑶郊:通“交”;相互作用。
⑷靓:静美之意;既漂亮又安静,淑女也。古通“静”。
通解: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
大国如能取下势、顺势而为,就能像雌性生殖器吸收雄性精华一样吸纳小国、孕育天下。
★“下”是这一章的关键词。“下”不是“谦卑”,也不是“低下”,而是“向下取势”,即取下势。
大国是势力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要“取下势”?所谓“取下势”,即不以大国自居、不用强大势力压迫小国;反而尊重小国,与小国和谐相处、同向而行;使国与国之间的“排斥力”变成“吸引力”,吸引小国使之自动归附。
“取下势”类似于在雌雄交配过程中处于“雌性”的位置,以静制动、吸收雄性的精华。因此,能“下流”的大国,才是天下之牝。
简而言之,愚蠢者以势压人,智慧者以势引人。“压”和“引”一字之差,愚蠢和智慧立现。《道德经》中的智慧确实不是愚者能够理解的,因此秦汉之后无人能理解这句话。
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靓胜牡。为其靓也,故宜为下。
天下的阴阳交感,雌性器官永远是用静止不动战胜雄性器官。因为雌性处于静止等待状态,所以适合在下面。
★阴阳交感,自然界的雌雄动物交配普遍是雄性动、雌性静。为什么?因此雄性“想要”给予、负责播种,雌性“想要”吸纳、负责孕育;所以雌性普遍处于“静止等待”状态,吸引雄性运动。
用自然界雌雄交配现象,论证处于吸收地位者应该取下势。求人给你东西应该卑微一些。
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故大邦者宜为下。
大国对小国取下势,就能得到小国。小国对大国取下势,就能得到大国庇护而生存。所以,取下势要么是为了获取要么是为了被获取。大国不过想兼并小国,小国不过想侍奉大国。既然大国和小国都实现了自己的想法,因此大国更应该取下势。
★不管大国还是小国,都是为了生存,都应该取下势。只有取下势才能相互吸引、和谐共处;因此势力强大的国家不应该称王称霸,而应该取下势;否则必然相互对抗、杀戮不断、国破家亡。
★理解了这一章,就能明白中国古代有很多“附属国”的原因;也能明白中国“能大一统”而西方国家“不能大一统”的原因;也可明白“汉族统治的中国为什么不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因为人类社会发生的一切都是人类智力引发的五行反应;有智慧的国家取下势、能长久,没有智慧的国家取上势、死的快。
译文:
大国如能取下势、顺势而为,就能像雌性生殖器吸收雄性精华一样吸纳小国、孕育天下。天下的阴阳交感,雌性器官永远是用静止不动战胜雄性器官。因为雌性处于静止等待状态,所以适合在下面。大国对小国取下势,就能得到小国。小国对大国取下势,就能得到大国庇护而生存。所以,取下势要么是为了获取要么是为了被获取。大国不过想兼并小国,小国不过想侍奉大国。既然大国和小国都实现了自己的想法,因此大国更应该取下势。
主旨:
阐述“下流”原理。智者以势引人,愚者以势压人。大国应该取下势。
北冥之神龙觉得??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