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央视主持人杨柳带你了解王蒙讲说道德经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2/8/29
03:46

“《道德经》是我国传统典籍中的一朵奇葩,对它进行深入阐释研究,意义深远。

从哲学上来说,《道德经》是中国一部非常独特而且超前的哲学著作;从宗教上来说,它又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经典。

学习《道德经》,是对智慧的传承,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道家独特思维方式和道教的进一步了解。”

胡适先生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01

这里的道和一,就是源头,就是本源,就是造物主。然而这个造物主不是人格化的,而是本质化概念化理想化理念化的。

道生一,同时道即一。道具有无所不包无所不主宰的性质,所以说道生一。而这个一又成为道的本质与效用,故说道就是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性,侯得一以为天下贞。

这就是说,有了道就有了一,有了一就有了一切。这里的道与一,都具有终极性、无限性、伸延性,所以是神性!

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吧!道与一,就是中国老子神学中的上帝。就是中国老子哲学中的世界与人生的本质、主宰起源与归宿。就像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根本是物质,唯心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一样,《道德经》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一我们可以称之为唯道论。

02

书中第一章是老子关于道的总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道」是无法用言语清晰表达出来的,如果可以,那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大道」;「道」的形态和概念,如果我们可以为他定名,那也就不可能是「道」永恒的形态与概念。

既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为何老子要留下五千言?

理解“道”、“名”诸如此类这些在《道德经》中频繁出现的汉字,只从字面理解或从我们已有的经验来推理是远远不够的。其难度不亚于从小双目失明的孩子要通过自己母亲的描述来理解“红”色与“蓝”色之间的区别。

更何况老子又写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可以为天下母。”

显然老子对这个叫做“道”的东西是有认识的,而且给这个东西发明了个名字“道”,但是相信老子自己也心里清楚没把该讲的东西讲明白,无奈只好继续再多写几千字。

03

天地有起源,但道没有起源,道在天地起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里的之前不是时间上的概念,而是逻辑上的概念,因为天地之前可能连时间都不存在。

是道生出天地(世界),并不是天地自动地从绝对的虚无中产生出来,如果是的话就没有道的什么事了。天地是从道中诞生的。

所谓的无,其实就是道的一种面相,无就是道(这点在道德经中说得特别明显,老子经常用无代指道)。因为道不是绝对的虚无,所以“无”也不是绝对的虚无。无是一种混沌,未分化的状态;有,则是混沌已分,万物已成的状态。

句中的“始之开始,起源,而“母”指母体之意,因为“有名”,万物便出现了,即是一种母子关系。这说明“名”与万物是同时出现的,而无名”重点在强调名称确定之前,还是起源阶段,是混沌状态,或许可以理解,“无名”犹如“无”,而“有名”便是“有”,有生于无,“有”便是万物呈现,而“无”,是“道”的本性,这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的说法是相通的,这是老子,也是道家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古人理解、解释宇宙的最为抽象的哲学观念之一。

04

我们把其中这句“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单独拿出来看。这句话的大意就是:我们要想更好地理解一个事物,必须要从常无的境界中体悟它的本源,如果想要更加透彻精辟,则需要在常有之中领悟它的无边无际。

人都是有欲望的,世间大多数的纷争皆来源于欲望,但恰恰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有这样情感的人才是真正有灵魂的人。但是同时作为有智慧的生灵,我们就应该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

面对各种诱惑,要保持内心的清明,不能沦为欲望的奴隶,这里并不是说无欲无求才是最好的。相反人就是应该有欲望,但是这个“欲望”不同于普通的欲望,而是其它。比如说探索世界的好奇的欲望,渴望知识的求知欲望等等。

04

天地之始,岂非不就是无,无欲,岂非不就是进入无的真我。万物之母,岂非不就是有有欲,岂非不就是洞察秋毫的真情?无欲无情的天地,岂非始于无有欲有情的万物,岂非生于有?

“万物隐,而天地显;天地孕,而万物生!”因无而见天地,因有而观万物,天地与万物本是一体,有和无本是一物。此“一物”却少有人可以看到啊,这合二为一的妙境,就叫做玄啊!

有欲的合于无欲的,无欲的;复现于有欲的,这就是啊,这就是宇宙的致高真理啊。

这岂非不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当你读了王蒙先生讲说的《道德经》之后,你就会发现道德经的微言大义,短短五千字,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智慧,让我们的思维方式悄然改变。

王蒙先生讲说的《道德经》分为《老子的帮助》《老子十八讲》两部分,是王蒙先生通过自己的见闻、经历,以及对道德经深入的推敲和思考而成。

帮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吸收老子的智慧,应该说这套书是帮助我们思维升级的一把利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19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