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典解说
很多人都认为老子说的“道”太宏大、太抽象了,甚至让人越听越玄,感觉摸不着边际。确实是这样,因为它不像人们固有认知中的有形事物。
准确来说它包含了已知和未知,有形和无形,宇宙天地万物的规律总合。但要更好地理解“道”,就需要将其从抽象转到具体,从无形过渡到有形。但是与此同时,就会产生失真现象。因为一旦通过落实到有形事物来实现与人们固有认知产生对接,这样就有了大小和边界,有了人为的局限性了。
但不用太过担心,即便有了这个局限性,如果能应用到生活当中,也会受益无穷的。老子从无形的道中提炼出了3件有形的法宝,可以用来指导生活。
它们分别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既然说是宝,就应该好生珍藏使用。因为,宝者,保也。法宝就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具体如何使用,请看下文:
阴阳平衡慈
看到这个慈,很多人会想到慈爱的母亲。有一句诗是这么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就是一个母亲对一个孩子的慈爱之情。
有人会说,这是佛家说的“慈悲为怀”,这是佛祖悲天悯人的慈悲之心,为苦海中的人们哀叹祈祷。
也有人说,这是耶稣说的“神爱世人”,对每个犯错的人都会选择宽恕、原谅。
还有人会说,都不对!这是孔子的“仁者爱人”,仁爱的君子会选择爱护别人就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但是,这些都不是老子讲的“慈”!因为老子说话从来不带宗教色彩。当然也不推崇孔子的那套“仁义礼”的“有为法”,他是“自然”主义者。
因为老子有言“大道废,有仁义”,也就是说,只有大道被废弃之后,才会有“仁义”发光发热的机会。
慈柔的母亲由此可知,老子说的“慈”并不是指慈爱、慈悲、仁爱等等,而是一种雌柔守静的心态!
慈者,雌也,雌柔守静之心也!
为什么有“雌柔守静”的说法?因为你看,在动物世界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雄性动物为争夺配偶,相互争斗。而雌性动物则静静在一旁观战。
所以,雄性动物给人的感觉是勇猛、刚进、躁动。而雌性动物则是柔弱、安静。从老子说的“静胜躁”,“守柔曰强”等可以看出,他对雌柔守静十分推崇。
真正强大而通明的人会选择以“慈”的心态去面对种种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得失成败,看淡荣辱。因为得和失、成和败、荣和辱这些东西,如果用“道”的视角去看,其实并无差别。
为什么没有差别?老子有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给你的真正财富是固定的。这里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时间寿命、幸福快乐等等。
举个例子,当你拼命赚钱的时候,必然会损失一些陪伴家人的时间,也会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心情也可能不会太好。也就是说你的物质财富增多了,但你的时间寿命、幸福快乐却减少了。这就是总量不变的道理。
但是可惜的是,很多人选择“舍慈且勇”,他们没有了平常心,不明白得失平衡的道理。从而冒然地选择跟风,这是浮躁,最终的结果就是失败。不仅浪费了自己的精力,而且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总的来说,想要真正的获得成功,首先要摆正心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计较得失。这才是真正的勇敢,也就是老子说的“慈故能勇”。冷静选好方向,找好自己的目标,扬帆起航,成功慢慢会来。
这是道的第一件法宝,帮你构筑“慈”场。这是平衡场,平复心能量,主调心。若能做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自然心如明镜,智慧生发。
止水俭
摆正好心态,有一颗平常心之后,就要考虑长久的发展之道。所以身体的存养也提上了日程。
存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吃穿用度;另一个是聚合精气神。这与老子说的“啬”很相似。
一、吃穿用度要从“俭”,也就是朴素节约,不要过度,够用就好。
举个例子,俗话说,饭不能吃饱,七分就好,话不能说满,有余地才妙。因为饭吃多了,脾胃负担重,反而会消耗更多的生命能量,得不偿失。吃喝从俭,可以养脾胃。
穿着方面可以学学汉文帝,他一件衣服破了又补,穿了二十年。当然,作为现代人,也没必要穿得破破烂烂的,但是可以简约、简单一些。没必要搞得花枝招展的,生怕自己不够显眼。穿衣服的主要目的是遮羞保暖,简单、干净、整洁就好。
简朴二、聚合精气神要从“俭”,也就是收敛自己的生命能量。
身体是个能量场。其中有三个宝贝,精气神。话多伤气,欲多伤精,思多伤神。嗜欲从俭,可以养精、聚气、合神。最终做到《黄帝内经》中讲的:“志闲少欲,心安不惧,行劳不倦,嗜欲不劳目,淫邪不惑心”,达到神完、气足、精全的状态,百病不生。
三、聚财、交友、应酬要从“俭”。
钱财是身外物,只是用来供给生命的,贵在俭而长久,失在奢而短暂。结余下来的,以备不时之需。
交友要从“俭”,不要过多,因为交友是为了丰富生活,寻找同道中人。否则只会消耗自己的生命能量,平添很多麻烦和过失。
应酬要从“俭”,也不要过多。因为应酬不仅破财,还会消耗自己的生命能量,所以简单到位就好。
总的来说,一切从“俭”。不管是聚财、交友、应酬、吃穿用度,还是聚合精气神,都要从“俭”。而且要以养生调身为主,其它为辅。如此生命才能长久有序的发展延续,生活才能越过越好。这就是老子说的“俭故能广”。
相反,那些“舍俭且广”的人,在生活各方面没有节制,不仅破财,而且还严重损耗自己的生命能量。最终结果就是身体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不顺,路越走越窄。
这是道的第二件法宝,帮你构筑“俭”场。这是收缩场,收敛生命能量,给身体一个最好的舒适度,主调身。若能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自然精气神聚合,福寿延年。
收敛生命能量道德经京东月销量67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24.6购买已下架不敢为天下先
如果你做到了前面说的两点,把身心都调整好了,并且想要功成名就,或者说喜欢人际交往的话,那么可以考虑使用道的第三件法宝。
但是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件法宝,会消耗你的身心能量。因为这是王道,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精英、领导、老板之道。所以说,“不敢为天下先”这件法宝是老子特别给古代圣王准备的。这是最高级的管理学。如果自己的身心能量不够充足、才能不足的话,建议权衡利弊,谨慎选择。
那么怎么治理民众呢?概括来讲就是“不争”,包括“不自贵”、“不自重”、“悦下”、“利人”。
不要事事抢在别人的前头,不要把别人看低、不要把别人看轻。要让自己的下属或子民感到心里舒适、高兴。要让自己的下属或子民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和收益。
所以,真正的管理者,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代替言语和说教,这就是老子说的“不言之教”。
但是对于好处,首先考虑别人,不和别人争抢,反而获得下属或子民的拥戴。这就是“后其身而身先”。或者说是“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需要什么大的成功,接触到的人也不会太多。但是“不敢为天下先”也可以使用一下。谦虚低调一点,会少生事端,日子也更加安稳。
所以说“舍后且先”是要不得的。事事争强好胜不仅容易滋生事端,而且会引来别人的厌恶和反感。
这是道的第三件法宝,帮你构筑“后”场或“下”场。这是低位引力场,放低自己的姿态,吸引别人,主调人际关系。普通人用的话,就是要低调行事,少生事端,心里才会踏实,日子才会安稳。
不争曰静总结
老子系统性地总结出了,道的三件法宝,如果能运用自如,成功自来。它们分别是:
道的第一件法宝是“慈”,帮你构筑平衡场,平复心能量,主调心。心如静水不显波澜,智慧从中生发。若是用这种心境做事,将无往不胜,天然立于不败之地。诚如老子所言: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为什么不败?因为心合天道,天道对有“慈”之人有加持作用!这是心境的力量!
道的第二件法宝是“俭”,帮你构筑场收缩场,收敛生命能量,不做无谓的消耗,主调身。若能做到聚合精气神,将福寿延年。
道的第三件法宝是“不敢为天下先”,帮你构筑低位引力场。放低自己的姿态,吸引别人,主调人际关系。这就好比处在低位的大海可以源源不断地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水,最后壮大自己,助你成就王道。普通人用的话,就是要低调行事,少生事端,心里才会踏实,日子才会安稳。
用俗话来对它们进行概括的话就是:不计较,是调和心态;不消耗,是调和身体;不高调,是调和人际关系。其中心态最重要。
如果你总是不顺心,总是失败,可以从这三件法宝里面找找原因。
低位的大海我是经典解说,专注国学经典解说,有兴趣的朋友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2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