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有关道德经版本的争论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18/1/9

在《道德经》研究领域,以前不存在版本问题,只纠缠其成书的年代。有人抓住文中的某个句子,就武断的说《道德经》成书于战国;有人发现了几个类似汉代的句子,专家们就言之凿凿地断言出自秦汉。自从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相继出土了竹简本和帛书本,专家们放弃了年代问题的争论,集中火力向着王弼通行本开炮。

历史总是相似的!对所谓版本问题,又延续了年代争论的套路。某些人抓住了帛书本与通行本的不同,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指责通行本篡改了多少字。有人根据出土版本的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就认为先有德而后有道。

版本问题,实际上属于历史问题,历史上存在的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一、不同版本的流传问题

老子伟大是因为写出了《道德经》,《道德经》成为经典是因为作者是圣人,圣人作经典乃通天彻地造福万民,今人读不懂《道德经》不能埋怨圣人!

《道德经》是老子一生心血的结晶,期间一定经过了严格论证和反复修改,估计还会经过一稿、二稿、三稿、定稿之类的版本修订过程,绝不可能是仓促之间完成的口述之作。

在古代,文献的流传都以传抄的形式进行,帛书本传抄的是那一稿?楚简本传抄的又是那一稿?流传的途径如何?抄写者的水平怎样?这些是问题!眼泪哗哗地!

二、所谓秦汉修改的问题

学者们所热衷于指责的所谓秦汉时代的修改问题,实际上是一次文化的进步,一次文献的整理过程,人们能够判断有其事而不能知道其具体内容。

秦始皇一统天下,统一文字即“书同文”,“书同文”不但规范文字,同时也规范文字的使用,肯定也包括对一些文字典籍的整理工作。

汉继秦政,并没有来一次“凡是秦朝制定的政策我们就要否定”的改革设计,也没有听说把“书同文”后的文献又改回六国文字,那么也就没有理由用春秋或战国时期出现文献为标准来否定秦汉时期文献的准确性。

应该提醒那些版本专家们,如果非要用“书同文”之前的版本否定“书同文”之后的版本,就需要把《道德经》版本的“书同文”过程搞清楚,如果这个过程没有搞清楚,想当然地下结论就是轻率的!

三、版本的可靠性问题

河上公本《道德经》出现于汉代文帝时期,王弼本《道德经》出现于东汉末年,当时民间是否还有其他版本的流传?目前有一些人宣称有《道德经》家传本,如果其所言属实,那么就说明自古以来在地上就流传着多种版本,在地下埋藏的版本可能更多。

王弼本与河上公本相差不大,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被尊为“通行本”不可能是毫无道理的。这可能是《道德经》不同版本之间的去伪存真、大浪淘沙的结果,说明古代文人注重实际而不存在版权的利益。

我认为:纠缠版本问题实际上是舍本逐末,无限放大枝节问题反而容易掩盖了问题的核心。

我们大可以采取宽容的态度,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就是历史的,学者尽可以针对自己中意的版本进行研究,最后来一个华山论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比一比!辨一辨!

谁真正读懂了老子?谁揭示了“道”的本质?谁阐述了“德”的内涵?

谁的理论符合天地自然规律?谁的观点符合传统文化的精髓?

谁的理论能够自圆其说?谁又是在牵强附会?

(参见《老子天道论》)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天津市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