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语录
时时记得,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受皆苦,涅槃寂静就是在念佛了。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叶曼
二零一七年二月十六日(丁酉年正月二十),当今世界极少数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叶曼先生溘然长逝。
二零一七年四月五日(丁酉年三月初九),恰先生故去四十九日之际,叶曼先生追思会于当日上午在北京国子监彝伦堂庄严举行。
值此之际,我们开始一同回顾先生的谆谆教诲。
今日回顾《八识规矩颂》(二)
贵为释迦族的王子,他何时才能见证“生”“老”“病”“死”的痛苦轮回?
他在怎样的环境中参悟“生老病死”?他又如何参透“生死”这一人间最大的谜团?
他参透了生命之谜,又如何让自己开创的佛教传承下去?
且听叶曼先生亲自道来。
聆听叶曼
八识规矩颂(二)
先生语录
禅就在穿衣吃饭间。
——叶曼
二零一七年二月十六日(丁酉年正月二十),当今世界极少数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叶曼先生溘然长逝。
二零一七年四月五日(丁酉年三月初九),恰先生故去四十九日之际,叶曼先生追思会于当日上午在北京国子监彝伦堂庄严举行。
值此之际,我们开始一同回顾先生的谆谆教诲。
今日回顾叶曼先生解读《八识规矩颂》(三)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望的高僧,玄奘大师以作《八识规矩颂》,释唯识宗精髓所在而名闻佛门。
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玄奘大师的真实形象,渐渐被《西游记》中那个善良却又懦弱的“御弟”唐僧所掩盖。
在真实的历史中,玄奘大师有着怎样不平凡的经历?他西去一路又遇到了怎样的艰险苦难?
且听叶曼先生亲自道来。
大师课堂聆听叶曼
八识规矩颂(三)
先生语录人生最重要的是“我活在当下”。
——叶曼
二零一七年二月十六日(丁酉年正月二十),当今世界极少数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叶曼先生溘然长逝。
二零一七年四月五日(丁酉年三月初九),恰先生故去四十九日之际,叶曼先生追思会于当日上午在北京国子监彝伦堂庄严举行。
值此之际,我们开始一同回顾先生的谆谆教诲。
今日回顾
叶曼先生解读《八识规矩颂》(四)
八识是佛家唯识宗创始人对人类心理活动抽象出来的一种理论上的认识。
何谓“八识”?何谓“规矩”?何谓“八识规矩”?
学佛之人,为何要了解自己的“八识”?
为何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
且听叶曼先生亲自道来。
大师课堂聆听叶曼
八识规矩颂(四)
叶曼先生叶曼先生是当今世界极少数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其父是世家子,与王云五、韩德清是结拜兄弟。叶曼从小就聪慧过人,幼承庭训,六岁以左传开蒙。一九三五年由时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之(胡适)先生亲点,就读于北大法学院经济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叶曼先生为传播中国儒、道、佛三大文化在台湾成立“文贤学会”。
七十年代,叶曼先生在美国洛杉矶成立“文贤书院”,每周六免费开讲《四书》、《道德经》、“佛教的故事”等课程,身体力行,为海外侨胞讲说中国文化,以期带动更多修心向学的风气。
八十年代中期,叶曼先生曾代表台湾“中华佛教居士学会”,当选世界佛教友谊会副会长。其间,叶曼先生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相识,并成为挚友。此后,经赵朴初邀请,叶曼先生到北京拜访云居寺。在发现云居寺已在日本侵华时被毁损之后,叶曼先生当即发下宏愿——重建云居寺。
一九九零年,叶曼先生来往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共筹得三十二万美金善款,其中三十万美金捐赠用于重建云居寺。由此,叶曼先生受到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以及十世班禅大师的接待,赵朴初先生也特意作一条幅赞其功德。其余二万美金捐助云南及贵州兴办希望小学,迄今为止,已建成十三所“文贤希望小学”。
一九九二年,叶曼先生获得世界佛教协会及二十七国代表参加的佛教大会赠予的金奖。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应北京大学邀请,叶曼先生在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为莘莘学子进行了题为“中国一定强”的演讲。同月,应长江商学院邀请,叶曼先生又为商界精英从科学的角度讲解“一命二运三风水”。
二零零七年四月,应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之邀,叶曼先生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国际道德经论坛”。
同年六月三十日,叶曼先生应邀前往北京市广华寺作《佛法在中国》的演讲,并多次在北京朝阳区望京街道的“中国城市论坛-望京奥运大讲坛”向观众教授以历史、儒家以及道家为主要题材的传统文化。
自二零一零年十月开始,时年已九十八岁高龄的叶曼先生,在良友文化讲堂开讲《楞严经》。其间,先生旁征博引、讲古论今;各界同修无论寒暑,积极参与,学习国学、热爱传统文化之风日渐兴起。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