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粉丝投稿品读道德经感悟智慧人生有奖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18/3/25
品读《道德经》感悟智慧人生文:逸心

《道德经》原名《老子》,是中国古代传统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分上、下两篇,共81章,上篇37章为道经,下篇44章为德经。《道德经》是老子集上古太庙里的金人铭及当时国家文献记载之大成,整理、编纂的国家君主治理国家的行为规范指导书。书中讲了两个道,一个是天之道,是宇宙、天地运行变化的规律、法则;另一个是圣人之道(圣人指悟道、行道的领导者),是领导者效法天之道来制定的治理国家、管理百姓所应具备的品德修养及行为规范、法则。正所谓天人合一,推天道以明人事。《道德经》指明了人类社会的运行发展规律,告诉了我们每一个人修身养性、规范品行所应遵循的人事法则,指导着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世界、周围以及自己。通过学习、体悟并践行天下大道,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清晰、从容、幸福。窥冰山一角,下面我结合自己粗浅的学习,谈谈个人的一点感触:

一、行道而勿执念,走坦荡人生。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帛书甲乙本)”老子告诉我们:道运行而产生天地万物,我们可以努力遵照大道的规律、法则去执行,世界上万物都有它具体的称谓、属性、法则,可以用实有的形名给它命名、进行描述,但不要执着,我们所认识的道和所给的命名并不是永恒唯一、亘古不变的。

我们知道,世界始终在运动发展着,生灭变化永无停息,我们只是万千变化中短暂的片断。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我们所领悟的道和所给的命名会跟着变化。另外,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评判常常取决于认识的能力、深入的程度、所在的角度、所处的时空、的对象等等因素。因此,我们要放下对形名的执着,努力去思考、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多面性,客观而坦然地面对世界,不必去计较形名的东西,譬如我家比张三家房子大、我孩子成绩班上第一等。不是还有比你家房子更大的?不是还有年级第一、全省第一么?这些都没那么重要。我们只需认真、努力去做,比如在工作中踏实负责、孩子认真学习,按照道的规律你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收获。这样不执着、不较真就少了纠结,内心也会变得豁然、平和、轻松,你的人生会变得更加自信、从容、坦荡。

二、以无为来有为,拥奋斗人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告诉我们: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处世,教化人不用言语。就像“道”为万物做事但找不到开始的起点,生成万物但不占为已有,为众生做事却不恃以为功,功成名就却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自傲,万物反而离不开“道”。

“为、有为”是对众生,“无为”是对领导者。“无为”是指领导者要放下自己的私欲、放下对形名的执着,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做事,不为自己的私欲去作为,不为自己去刻意捞取而妄为、乱为。“不言之教”是指领导者按照道的规律去做事,不要随便干扰老百姓的生活,不要不断用言语、理论教化老百姓,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就像老子说的“道恒无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无为”是老子最重要、最核心的理念,老子希望领导者达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境界。这些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你以“为而不争”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顺应自然规律,努力为大家谋福利,不与他人争名夺利,根据道的法则,大家一定会向你靠拢,来支持你,拥护你,让你的事业越做越好,你的人生必定圆融通达。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以“无为”的豁达忘我的胸怀去努力、去奋斗,这世界一定会达到“仁者无敌”、“无所不为”的崇高境界,那该是多么地和谐、美好呵。

by素素

三、践行无我利他,享幸福人生。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老子告诉我们: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因为它不为自己谋取福利,所以能长久。“天之道”生养万物,却从不居功自傲说自己是万物的主人。所以,“圣人”将自己的私欲置于度外,把自己的利益、地位、名誉放在自己管理的百姓的利益之后,为管理的老百姓谋福利,为大家努力做事,大家反而会把他推举到前面领导的位置上。也正因为他不考虑自己的私利,所以才最终成就了他的事业、成全了自己的利益。

人有功利之心是本性使然,本无可厚非,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道?《吕氏春秋》说:“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天、地、日月、四季都没有因一己之私来作为,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所以万物才能顺应自然,得以繁衍生息。它没要求万物给他任何回报,而是放下自我、利益众生、永不停息地运行着,这就是道。同理,人之道就是“无我利他”。反之,如果只为自己的功利之心来创造规则、行为处事,就违背了人之道,必然不可长久。比如以利己为行为准则,有钱有势就去巴结,没钱没势就去欺负,现实可以看到,长此以往,社会风气越来越糟,矛盾激化也越来越严重。老子认为社会需要和谐,人们需要幸福,大家就得放下自己的私利,要尽力为大众服务不求回报、为人排忧解难不求感恩戴德,埋头苦干不恃才傲物,取得成绩不贪图名利,也就是不抱着索求回报的目的去认真为众生努力做事,只有这样,你自己才能得到最快、最好的发展,万物才能和谐,大家才能长久地享受幸福人生。

四、静心低调做事,求品质人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又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帛书甲乙本)”老子告诉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水滋养众生万物,却一直安安静静地、平平淡淡地、尽心尽力地为大家服务,并把自己放在人们都不喜欢的很低的的位置上,不与大家争夺功劳,不为自己争取利益,而这种品性就接近于“道”,具有这种品性的人就是悟道之人。对于悟道者,善于放低自己的位置;清除自己的欲望,让内心空如深渊;给予他人的时候像天一样不求索取;对人说话讲究诚信;善于管理政务,做事善于蓄积能量、有才干;行动时善于根据时机调整自己的状态,努力为大众做事。正是因为不为自己争夺利益,所以悟道者就不会犯错误。

人应当像水一样,自取低势,默默地为生灵万物谋利益,不自夸自耀,不居功自傲,才能真正长足发展、长久保持。当今社会,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周边斑驳陆离、五光十色的诱惑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比如社会上存在一些人,沉迷于追逐一夜暴富、一朝出名,完全不管不顾自身的品德修养、生存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结果能有几人如愿?即便运气极好,万里挑一地如愿以偿,那些光鲜亮丽又能持续多久?特别对于一些掌握资源的人,尤其是位高权重者,拥有人、财、物、事的控制权,如果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争名夺利、牟取大量物质财富,正如现实中我们所看到的一大批腐败分子,其中不乏国字级、省部级高官,身居高位却不自律,私心膨胀,利欲薰心,巧取豪夺,争名夺利,完全违背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人间正道,其结果终不可如他们所愿——圆融无碍、独善其身,必然要被绳之以党纪国法!这就像老子所说:“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因此,只有以水的品性要求自己,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才能够长久地享受高品质人生。

总之,《道德经》告诉我们:道是宇宙万物所依存而生的规律、法则;德则是道作用于天地、万物、人类的具体体现。“有道德”,就是懂得自然与社会运行的规律,不去违背且自觉按道的法则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即知行合一。道德高尚最显著的品格,就是将自己的行为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并以此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老子所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牧”。可是,在如今充满诱惑、充斥烦恼的时代,人们追逐着功名利禄,不停地向生活索取,经典中的道德智慧、气定神闲、宁静致远、淡泊名利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格格不入,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道是一切事物的根源,人生也受着道的制约,以虚静、处下、不争、守柔等态度为人处世,以无为行有为之道,保全人内在的真、善、美这些自然真朴、无执无为的品德就是同于天道的人伦之道,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样才能少走弯路,达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存。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品读《道德经》,感悟智慧人生,可以使我们在工作的闲暇之余,欣赏古人的思想智慧和为人处事的崇高境界,启发和净化我们的心智,让我们的内心多些清醒,少些迷茫,多些平和,少些冲动,多些包容,少些报怨。依道而行,宽阔平坦;依道而立,万物和顺!自然而然,我们追求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圆满、越来越幸福!

征集

大伦书院有奖征文活动进行中~亲爱的萝卜丝们可以将学习《道德经》以来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word附件形式发送给我们的邮箱sy_yuandongli

sina.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北京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2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