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经典导读道德经全文和译文中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2/19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知道阳刚的雄健),守其雌(却甘愿安守雌柔),为天下溪(好比天下的溪流)。为天下溪(成为天下的溪流),常德不离(自然之德陪伴左右),复归于婴儿(这样就能回复婴儿般的纯真自然)。知其白(知道光明在那里),守其黑(却安于暗昧之处),为天下式(这是天下人的榜样)。为天下式(成为天下人的榜样),常德不忒(自然之德不会失却),复归于无极(这样就能回复到最初的无极状态)。知其荣(知道荣耀的珍贵),守其辱(却能守得住谦卑),为天下谷(就像天下的虚谷一样)。为天下谷(天下的虚谷容纳万物),常德乃足(自然之德才能富足),复归于朴(这样就能回复到返朴归真的境界)。朴散则为器(这种品质的人到哪里都是成大器者),圣人用之(圣人如果用他),则为官长(会让他做领导),故大制不割(所以美好的制度不会割舍他的)。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将征服天下定为人生的目标),吾见其不得已(我预见他不可能获得成功)。天下神器(世界是神圣的),不可为也(不可能让人为所欲为)。为者败之(为所欲为者必败),执者失之(执迷不悟者必失)。故物或行或随(万物有独行的也有群随的),或嘘或吹(有热血的也有冷血的),或强或羸(有强大的也有羸弱的),或载或隳(有天上飞的也有水中游的)。是以圣人去甚(所以圣人去除一切极端的念想),去奢(去除一切不切实际的奢望),去泰(去除一切过度的要求)。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以道辅佐人的主观意识),不以兵强天下(不以武力强行征服天下),其事好还(这样的结果有好报应)。师之所处(因为军队驻扎之处),荆棘生焉(田地荒芜杂草丛生)。大军之后(大的战役结束之后),必有凶年(必定带来凶灾之年)。善者果而己(善于把握结果者会适可而止),不敢以取强(不敢用武力去强硬获取胜利)。果而勿矜(达到目的不要自夸自大),果而勿伐(达到目的不要盲目自负),果而勿骄(达到目的不要骄傲自满),果而不得已(达到目的要认为这是不得已的),果而勿强(达到目的不要肆意逞强)。物壮则老(事物发展到壮盛则是衰老的开始),是谓不道(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不道早已(不遵从这个规律难免会过早衰亡)。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最好的军队),不祥之器(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物或恶之(有人或是厌恶这种说法),故有道者不处(所以有道者会超越凡人的境界)。君子居则贵左(君子平时会强化士兵战斗的意志),用兵则贵右(而在战争时却会强调冷静)。兵者(军队),不祥之器(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非君子之器(不是君子一个人的机器),不得已而用之(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被迫使用)。銛袭为上(依仗锋利的兵器偷袭为上),胜而不美(即使是赢得胜利也不光彩)。而美之者(而喜欢用这种战术赢得胜利的人),是乐杀人(往往是乐于杀人的刽子手)。夫乐杀人者(一个乐于杀人的刽子手),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是不可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志向的)。吉事尚左(喜报可以鼓舞士气),凶事尚右(厄报可以冷静思考)。偏将军居左(偏将军的使用应当侧重勇猛),上将军居右(上将军的使用应当侧重冷静),言以丧礼处之(战斗的动员令要站在视死如归的高度)。杀人之众(面对阵亡的众多将士),以悲哀泣之(要以悲哀的心情来缅怀他们)。战胜(取得战争的胜利之后),以丧礼处之(要以办丧事的礼节来庆祝胜利)。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大道常在无有之间)。朴虽小(淳朴的本源虽然微小),天下不敢臣(天下却没有力量能臣服它)。侯王若能守之(统治者若能坚持这个真理),万物将自宾(天下万物必将自然归顺他)。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地之气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不可能顺从于谁的命令),而自均(而它自己确能分布均匀)。始制有名(万物开始时就有了秩序和名分),名亦既有(名分既然以有),夫亦将知之(就应该知道它的自然规律),知之所以不殆(知道它的自然规律所以不会有危险)。譬道之在天下(譬如道在天下的自然规律),犹川谷之与江海(好象溪流之水汇集与江海)。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知道别人的优缺点是智慧),自知者明(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是贤明)。胜人者有力(能战胜别人的人有一定的实力),自胜者强(能战胜自己的人坚强无比)。知足者富(知道什么是满足的人富裕),强行者有志(克服困境勇敢前行的人有志气)。不失其所者久(不迷失自己前进方向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亡者寿(形体消失而精神永存的人才叫长寿)。第三十四章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大道广泛的能量啊),其可左右万物(可以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但它恃侯万物之生却不宣扬),功成不名有(功成名就之后不图虚名),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护荫万物而不思主宰)。常无欲(常用无欲的方法获得智慧),可名于小(就可以小有名气);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万物归顺之后而不思主宰),可名为大(就可以获得大成功)。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大),故能成其大(因此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第三十五章执大象(拥有符合大道自然之象的地方),天下往(是天下人向往的地方)。往而不害(在她那里不会遭到自然的伤害),安平泰(是因为她具备了安详、平和、舒泰的条件)。乐与饵(快乐的民风与诱人的环境),过客止(可以留住匆匆过客的脚步)。道之出口(这些优点如果用语言来表达),淡乎其无味(那就平淡无味了)。视之不足见(因为你看到的不是她的全部),听之不足闻(听到的也不是她的全部),用之不可既(但享受起来却受益无穷)。第三十六章将欲翕之(将欲马上收敛的),必固张之(必是原有张之过度的);将欲弱之(将欲逐渐削弱的),必固强之(必是原有强制过头的);将欲废之(将欲立即废除的),必固兴之(必是原有兴奋超前的);将欲夺之(将欲重新夺取的),必固与之(必是原有被迫给予的)。是谓微明(这是微妙简明的道理),柔弱胜刚强(柔弱胜过刚强)。鱼不可脱于渊(鱼儿离不开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镇国之宝不可以示人)。第三十七章道常(道的常识),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的境界造就无所不为的功绩)。侯王若能守之(统治者若能遵守这个规律),万物将自化(万物将自然归化)。化而欲作(在归化的过程中难免欲望发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这时可以用我的“无名之朴”去除杂念)。镇之以“无名之朴”(用我的“无名之朴”去除杂念),夫亦将不欲(他们就会克服欲望),无欲以静(没有欲望就可以静下心来),天下将自定(这样天下将自然安定)。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品德高尚的人没有德的概念),是以有德(这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离开德)。下德不失德(品德一般的人表现形式上的德),是以无德(实际上是一种没有德的表现)。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品德高尚者顺应自然而不自以为然),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品德一般者做了什么就以为了不起)。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大仁爱者表现的仁爱是不自觉的),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义气用事的人就有明确的目的性),上礼为之而莫之应(行大礼者如果得不到对方的相应),则攘臂而扔之(则恨不得抓住胳臂使人强从)。故失道而后德(所以失去大道的人应该遵守德之规范),失德而后仁(失去德之规范的人应该具有仁爱之心),失仁而后义(失去仁爱之心的人应该讲点道义),失义而后礼(失去道义的人应该懂得社会的礼节)。夫礼者(如果连社会的礼节都失去了),忠信之薄(忠信之薄就可想而知了),而乱之首(它是引发一切动乱的罪魁祸首)。前识者(有先见之明的人),道之华(知道社会上一旦礼节繁多),而愚之始(那么愚昧也就随之而至)。是以大丈夫处其厚(因此大丈夫宁愿处于敦厚淳朴之乡),不居其薄(不愿居住于忠信浅薄之处)。处其实(宁愿于朴实无华者为邻),不居其华(也不愿居住在礼节繁多的闹市)。故去彼取此(所以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取舍)。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昔日获得阴阳未判混元一气者):天得一以清(天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清澈);地得一以宁(地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宁静);神得一以灵(元神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有灵性);谷得一以盈(川谷得到混元一气可以盈满);万物得一以生(万物得到混元一气可以生生不息地繁衍);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统治者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号令天下)。其致之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无以清将恐裂(天没有清澈必将崩裂);地无以宁将恐发(地没有安宁必将动乱);神无以灵将恐歇(元神没有灵性必将休亡);谷无以盈将恐竭(川谷没有盈满必将枯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万物不能生息必将绝灭);侯王无以高贵将恐蹶(统治者失去高贵必遭颠覆)。故贵以贱为本(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高以下为根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邪(以此来表明他以贱为本的态度啊)。非乎(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故至誉无誉(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需赞誉)。不欲琭琭如玉(不要认为自己是一块美玉),珞珞如石(把自己看成一块石头)。第四十章反者(物极必反),道之动(是运动的规律)。弱者(能把握规律的弱点),道之用(是对道的理解与应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对天下万物的认知产生于有形的运动),有生于无(而有形的运动开始于无形的积蓄)。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上士闻听悟道的方法),勤而行之(会勤奋学习马上行动);中士闻道(中士闻听悟道的方法),若存若亡(会将信将疑是懂非懂);下士闻道(下士闻听悟道的方法),大笑之(会嗤之以鼻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这种人不笑不足以证明大道的可贵)。有建言者(有《建言者》记载):明道若昧(光明的大道好似昧暗),进道若退(前进的大道好似后退),夷道若堆(平坦的大道好似崎岖)。上德若谷(上德的境界好似虚谷),大白若辱(最洁白的好似有暇疵),广德若不足(最广大德恍似不足够),建德若偷(修德的过程好似怠惰),质真若渝(质朴纯真好似不坚定)。大方无隅(远大的目标落实于障碍的跨越),大器晚成(贵重的器皿成型于精细的雕琢),大音希声(动听的音乐来源于单声的组合),大象无形(伟大的形象形成于无形的感化)。道隐无名(大道隐藏在无名事物中),夫唯道(只有遵循大道规律的人),善贷且成(才能善始善终并且成功)。第四十二章道生一(自然生就阴阳未判一气混元),一生二(一气混元激活了时间与空间),二生三(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了能量),三生万物(能量的互相转换产生了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都有负阴而抱阳的特性),冲气以为和(阴阳互动是走向和谐的根本)。人之所恶(人们所厌恶的),唯孤寡不谷(莫过于“孤”、“寡”、“不谷”),而侯王以为称(而侯王却把它作为自己的称谓)。故物或损之而益(因此万物或是因为减损反而获得增加),或益之而损(或是因为增加反而导致减损)。故人之所教(前人的谆谆教导),我亦教之(我们也用来教育后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努力培养栋梁之才的人精神是不死的),我将以为教父(我们将以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天下最柔善的),驰骋天下之至坚(驾御天下最坚毅)。无有(无形有质的),入于无间(进入不开窍的空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我从这里感知无为的益处)。不言之教(无法用言传的教育方法),无为之益(无为状态所带来的益处),天下希及之(天下是很少有人明白的)。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虚名与生命哪样更亲)?身与货孰多(生命与利益哪样贵重)?得与亡孰病(贪得名利与放弃生命哪样是病态)?甚爱必大费(过于爱惜虚名必定大费其神)。多藏必厚亡(过于收敛财物必定大伤其身)。知足不辱(知道满足便不会受辱),知止不殆(适可而止便不会遭殃),可以长久(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完满的东西似有欠缺),其用不弊(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大盈若冲(充盈的东西似有空虚),其用不穷(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大直若屈(正直的东西似有弯曲),大巧若拙(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大辩若讷(卓越的辩才好似木讷)。躁胜寒(运动可以战胜寒冷),静胜热(宁静可以战胜炎热),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可以治理天下)。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天下拥有自然和谐之道),却走马已粪(就会看见快马在田间劳作);天下无道(天下失去自然和谐之道),戎马生于郊(就会看见戎马在郊外生产)。祸莫大于不知足(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最大的危害莫过于贪得无厌)。故知足之足(所以以知足为满足的人),常足矣(永远是满足的)。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不出门户),

知天下(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

不窥牖(不望窗外),

见天道(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其出弥远(他向外奔逐得越远),

其知弥少(他所知道的启发就越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

不见而明(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

不为而成(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学习有一个日渐结累的过程),为道者日损(证道有一个日渐淡忘的过程)。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当你的意识无需依赖任何提示的时候),为无为(这种境界就叫无为),而无不为(它凝聚着无所不能的大智慧)。取天下常以无事(这样的人赢得天下是自然的),及其有事(如果依然放不下学习过的知识),不足以取天下(就不足以赢得天下)。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圣人没有自己的成见之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的心愿为自己的心愿)。善者善之(善良的人用善心去对待),不善者亦善之(不善良的人也用善心去对待),德善(从而收获善良的果子)。信者信之(诚信的人用诚信去对待),不信者亦信之(不诚信的人也用诚信去对待),德信(从而收获诚信的果子)。圣人在(有圣人的领导),天下翕翕(天下必然和顺)。为天下浑其心(为天下调和统一的精神),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都会注视他的声音和目光),圣人皆孩之(圣人也把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从生到死),生之徒十有三(活人有四肢九窍);死之徒十有三(死人有四肢九窍);人之生动之死地(活生生的人死于非命),亦十有三(也有四肢九窍)。夫何故(区别在哪里)?以其生生之厚(就是对生命的感悟境界)。盖闻善摄生者(传说善于把握生命的人),陆行不遇兕虎(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入军不被甲兵(进入军队不用被上盔甲和带上兵器)。兕无所投其角(犀牛没有目标用它的犄角),虎无所措其爪(老虎没有目标用它的利爪),兵无所容其刃(敌人没有目标用他的兵刃)。夫何故(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以其无死地(就是他没有进入必死之地)。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大道规律创造了生命),德畜之(大德规范维护了发展),物形之(物种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势成之(团队的优势是它们成功的关键)。是以万物(所以万物的本能意识),莫不尊道而贵德(莫不尊崇大道而且器重大德)。道之尊(大道被尊崇),德之贵(大德被器重),夫莫之命(不是听谁的命令),而常自然(而是自然的规律)。故道生之(所以大道自然创造了生命),德畜之(大德自然维护了发展)。长之育之(道生长万物德培育万物),亭之毒之(道丰满万物德成熟万物),养之覆之(道滋养万物德维护万物)。生而不有(它们生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为而不恃(无所不为而不自恃有功),长而不宰(统领万物而不任意宰割),是谓玄德(这就是恩泽天下的玄德)。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天下万事都有它们的初始),以为天下母(可以说是天下万事的起点)。既得其母(既然知道天下万事的起点),以知其子(就能知道天下万事的结果);既知其子(既然知道天下万事的结果),复守其母(再反过来印证万事的起点),没身不殆(这样做一生都不会有闪失)。塞其悦(堵塞感官之窍),闭其门(封闭欲望之门),终身不勤(终身不会疲惫)。开其悦(开启感官之窍),济其事(增添纷扰之事),终身不救(终身不可救药)。见常曰明(能预见规律可以说是圣明),守柔曰强(能保持柔和可以说是坚强)。用其光(用其所掌握的智慧之光),复归其明(复归万事万物光明的前景),无遗身殃(就不可能给自己留下祸殃),是谓袭常(这是传承下来的悟道方法)。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假若我们稍微有一点智慧),行于大道(就会知道行于大道的人),唯施是畏(最畏惧的就是走上邪道)。大道甚夷(大道是那样的平坦),而民好径(而人们却偏行邪经)。朝甚除(朝政腐败已极),田甚芜(农田十分荒芜),仓甚虚(仓库非常空虚)。服文彩(还穿着锦衣华服),带利剑(腰佩锋利的宝剑),厌饮食(厌烦过饱的饮食),财货有余(贪得过多的钱财货物),是谓盗夸(这就是大强盗做法)。非道也(多么无道啊)。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于建立德性的人坚毅不拔),善抱者不脱(善于抱持大道的人永不松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这是子孙得以祭祀不绝的榜样)。修之身(用这样的榜样来修身),其德乃真(他的德行就会返朴归真);修之家(用这样的榜样来齐家),其德乃余(这个家庭的德行就会充实有余);修之乡(用这样的榜样来建乡),其德乃长(这个乡的德行就会传颂久长);修之国(用这样的榜样来治国),其德乃丰(这个国家的德行就会丰富盈满);修之天下(用这样的榜样来平天下),其德乃普(天下的德行就会像阳光那样普照万物)。故以身观身(所以从一个人的身上可以观察一个人的德行),以家观家(以一个家庭的德行可以观察一个家庭的情形),以乡观乡(以一个乡的德行可以观察一个乡的情形),以国观国(以一个国家的德行可以观察一个国家的情形),以天下观天下(以天下的德行可以观察天下的情形)。吾何以知天下然哉(我凭什么知道天下必然的结果啊)?以此(就是以此推断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