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老子道德经最主要是向世人阐述2个“道”:天道和人道,而且很多时候,天道和人道是相同的,天道可以推及到人道。
那么什么是天道?什么又是人道呢?其实,老子在《道德经》第77章中明确说明了,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原文: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自然的规律(天道),是减少有余的,而来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人道)却不是这样的,人道是要剥夺不足的,再来奉养有余的。
怎么理解这番话呢?
我们先来看看老子他老人家是如何解释的:天之道,其犹张弓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餘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释义是:自然的规律,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拉高了就要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抬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一阴一阳、物极必反,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比如说,水满则溢,日中则偏,月满则亏,花开则谢等等。还比如说,高山风化了,就会把沙子去填充山谷;天降大雨,就会把高处的泥沙冲往洼地。天道是“满招损,谦受益”,使弱者变强,使强者变弱,保持万事万物趋向某种平衡。
但是在老子看来,人道和天道在表现形式上,正好是相反的,因为人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就好比是某种垄断一样,有钱的人更加有钱,穷人更加穷。其实,这有点像经济学中所说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圣益圣,愚益愚”,聪明人更加聪明,笨人更加笨。其实,这也是老子所说的“人道”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优秀的人爱学习,会更加优秀;愚笨的人,不爱学习,会更加愚笨。
总而言之,“人道”往往是呈现两极分化现象的:强大的人,更加强大;弱小的人,更加弱小。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就好比是贫农要替地主当牛做马一样,实则是一种失衡,与天道平衡是相违背的!
由此可见,人类社会的法则是强者掌握权势,形成马太效应:越是有权力的人,越能够掌握资源,得到更多的财富;越是穷人,资源越少,机会越少,最后更加贫穷。
天道和人道相背离的时候长了:社会矛盾就会积累,穷人越来越觉得不公平,最终就会引发社会动乱,推翻旧朝代,建立新朝代。从最终结果上来看,“人道”必然是遵循“天道”的,如果人道失衡了,天道就要来调整。
当我们明白了天道和人道要吻合后,就要尽量顺应天道,不能让社会底层怨声载道,尽量讲究公平正义,让每一个人生活得有尊严,不要让阶级固化等等。
这些社会的顶层设计,都是需要有智慧的领导者来考虑的。因此,老子说: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圣人可以做到。圣人大公无私,努力作为而不居功,这就是顺应道!
什么是天道和人道?读完老子《道德经》第77章,你就知道了!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