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外传
第一篇:“大道至简”的误读
“大道至简”是根据《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段话推导出来的。《道德经》原文中没有这句话。
很多人认为,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孰不知,简单与复杂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方式或把握方式。比如,同样的一件事情,有的人认为很简单,有的人认为很复杂。有的人对它从简从俭,有的人把它搞得繁琐复杂。
如果说“大道至简”出自《道德经》,这需要正本清源还《道德经》本来面目。如果出自其它典籍则另当别论。为此,《道德经演绎·第一章》从“道”和“德”两种思维视角阐述了“大道至简”,并推演出“小道至繁”。
事实上,《道德经》是《道经》和《德经》的合称,因此对“大道”的理解存在“道”和“德”两种不同的思维视角。从《道》的思维视角,所谓大道至简,简到极致就是“空”或“无”,是永恒。小道至繁,繁到极致就是运动的生生不息、变化的神出鬼没、空间的无边无际、时间的永无休止。之所以说“大道至简”,因为“大道”是一切事物的总根源,是唯一,以至于可以简单到“空”和“无”的极致状态,天道、地道、人道也都从其中衍化派生而来。
正如《道德经》第二章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同理,大小相应——有大道必定有小道。之所以说小道至繁,是因为“小道”多如繁星闪烁,纷繁复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至简,衍化至繁,通常人们用博大精深来形容至繁状态。
如果从《德》的思维视角理解,所谓“道”即做人的根本道理和做事的合理方法。在这个意义上,所谓大道至简,即做人要追求清心寡欲,追求简朴,简到极致就是“无为”。所谓小道至繁,即是做事的方法要精益求精,繁到极致就是“精微”,就是恰到好处的把握“度”。对于“精微”《尚书》做出了深刻的解释:“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而《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把“精微”建立在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统一性基础之上,形成了一套以角度、适度、力度、量度、用度为操作导向的精准方法。
然而,歪理比真理更容易流行,正如人们对假相的兴趣总是高于真相。劣币驱逐良币,假话掩盖真相,这也是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能够名声大噪的原因。有位所谓的国学“大师”问我:“你的文章写得那么好,为什么阅读量很少?!”言语之中似乎不乏讽刺的味道。
事实上,误读一旦流行就会根深蒂固,难以改变,所以大多数人对于“大道至简”还是顽固地认为:简单就是真理,简单就是智慧——以至于慵懒被某些人美化为德行,并顽固地认为“大道至简”原文就是出自《道德经》。类似这种对《道德经》的误读同样也发生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上。流行观点对此理解为,“道”是非常玄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能说得清楚的就不是真正的道。
一方面说“大道至简”,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另一方面说“道”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类似这种自相矛盾对于传统文化,对于《道德经》来说,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我说,文化诊断归根结底是思维方式的诊断——因为所有的文章都可能被断章取义,而思维方式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有机整体。
有一则寓言故事寓意深长、流传深远。话说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孩子,你能帮我做点事吗?”小马说:“愿意。”老马说:“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小马答应一声立即驮起麦子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问:“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能趟过去。”小马正准备趟河,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大叫:“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踌躇了好久他叹了口气:“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回家后,老马问:“怎么回来啦?”小马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过不去。”老马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老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再次跑到河边,他下了河,小心地趟了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是啊,“道”就像川流不息的大河,是深?是浅?是简?是繁?任人评说。唯有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将自然之“道”转变为自我之“德”。
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一个人的思考力能力处于什么水平上,他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批判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就处在相应的水平上。对《道德经》的理解也是这样。为了提高思考力水平,进而提高对文化的理解和创新能力,推荐阅读:
《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
《如何建立思维体系》
《改善思维和调整心态》
《如何拓展思维深度》
《思考力与思维方式》
《拿起是能力,放下是心态》
《能力的研究》
《中国思考力状况分析报告》
《智慧的巅峰·三道三术》
《易经》文化诊断在线教程
文化诊断学掌门人曹晋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