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启示录10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1/5/4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8.html

载①营魄抱一②,能无离乎?专气③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⑤,能为雌⑥乎?明白四达,能无知⑦乎?生之,畜之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⑨。

①载:句首的语气助词,无实意。

②营魄抱一:营魄即魂魄,指人的精神、体魄。抱一,合在一起。

③专气:集中精气。

④涤除玄鉴:涤除,清除。玄,奥妙深邃。鉴,镜子。玄鉴指心灵深处明澈如镜。

⑤天门开阖:天门,此处指人的耳鼻口眼等器官。开阖,指感官的运动、变化。

⑥雌:此处指如雌性般宁静、平和。

⑦知:通智,指心机、智慧。

⑧畜:养育、繁殖。

⑨玄德:玄秘而深邃之德。

能做到精神与体魄相互和谐统一,而不分离吗?能够聚精会神使之柔和温顺,像婴儿那样吗?清除内心深处的杂念,能做到无瑕疵吗?爱民治国,能自然无为吗?天门开启闭合,能保持宁静平和吗?明白通达,能不动用心机吗?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能力却不依仗自己的能力为所欲为,任凭万物繁衍生长而不去主宰、不去干涉它们,这才是真正的无量恩德啊。

老子在本章连续使用了六个疑问句,看似疑问实则是在描述得道圣人的境界,请希冀修道之人自行逐一对照,看看自己是否达到了。

一、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营魄即魂魄,通常指人的精神和体魄。古人认为魂魄是存在的,老祖宗留下含有“魂、魄”的成语就有一百多个。他们把想象中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称为魂,不能离开躯体的精神称为魄。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使用“魂、魄”这两个字,如铸造军魂、强健体魄。

老子认为修道之人不能魂不守舍、更不能魂飞魄散,而应该做到营魄抱一、不可须臾分离。现实中,人们往往被社会物欲所累,终日耗神而不知修养,糟蹋身体而不知保养,处于身心疲惫、心神外驰的状态。虽然我们不属于道家,但可以借鉴道家修养之法,研习聚精会神,增强体魄,力争做到营魄抱一、身心合一,做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

二、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婴儿的身体特点是柔嫩,心理特点是纯真无邪。老子十分推崇婴儿,在第28章中提倡要“复归于婴儿”,在第55章中大书特书“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在本章老子提出要像婴儿那样“专气致柔”。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患有忧郁、焦虑、狂躁等心理疾病的人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修炼像婴儿般的“专气致柔”尤为重要。婴儿没有一丝杂念,高兴了就咯咯笑出声来,饿了、困了就哭出声来。他们没有任何精神压力,活得简简单单、轻轻松松。模仿婴儿专气致柔的状态,内心像婴儿那样清净,呼吸像婴儿那样从容,彻底忘掉自我。放下一切牵挂,暂时让理性退后,给本能松绑,归真返璞,回归本能。这也许是减轻和舒缓精神压力的最好途径。

三、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处提到玄,玄意为玄妙、无法言说。这里的玄鉴指人们至清至静、如镜子般明亮的心灵。人的私心杂念如贪嗔痴妒,各种情绪如喜怒哀思悲恐惊悚如同乌云遮蔽太阳光芒一般,人们的智慧被遮蔽了,人们的理性被扭曲了,人们的行为走形了。老子告诫人们要铲除私欲、洗涤妄念,方可心如明镜,照见万象,洞察先机,不为物累。四、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仁爱万民,治理天下,能做到清静无为吗?这里的“无为”是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乱作为,是按顺乎自然规律治理国家,不轻易推出政令,不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在后续章节中,关于爱民治国,老子有大量论述,不在此展开说明。

五、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按道教的说法,天门位于头顶正中间的百会穴处。其开合之间就是魂魄分合之时,白天回魂入体,夜间灵魂出游。修练成纯阳无杂的有道之人,不受时间限制可随意控制天门开合,自可神通天地。

请读者注意道家与道教的严格区别。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也是我们研讨的对象。道教是宗教,是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主要人物有魏伯阳、葛洪等,主要派别有全真派、正一派,他们也信奉《道德经》,把老子奉为开山鼻祖。

道家所谓的天门是指人体的自然门户,即目、耳、口、鼻等人体外部器官。开阖,是指上述感官在运作时的动静。“能为雌乎”是说在进行视、听、言、嗅等生理活动时,能保持安静柔弱的状态吗?雌,代表柔弱宁静,代表了有道之人的修养。反之,狂吼乱叫,狂躁不安就不是有道之人的行为。

六、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明白四达是指通晓天下事,能够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能无知乎”是说自己虽然通晓天下之事,但是,从不骄傲自大、不炫耀于人,看起来像“无知”。对于我们来说,即使你明白四达,也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好为人师,动不动就想教训别人,这实际强调的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

综上所述,圣人的修身治世有六项:一是养神,要形神抱一;二是养气,要柔若婴儿;三是清心,要了无杂念;四是治世,要清静无为;五是谨行,要静若处子;六是戒骄,要谦恭处世。这些也正是道家修身治国的崇高境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zz/8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