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本期推荐ldquo德红切rdquo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2/5/13
北京扁平疣医院哪个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210119/8604573.html

略说反切

汉语,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说,但是,现代汉语不同于古代汉语,在汉语拼音方案并未发明的古代,古人是怎么给汉字注音的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汉语经过几千年之发展,今日的汉语与古代的汉语已大不相同。古代汉语的读音严格来说是不能够用汉语拼音拼写的。

对此,周有光先生曾经指出《汉语拼音》有“三个不是”:不是汉字的拼形方案,而是汉语的拼音方案;不是方言的拼音方案,而是普通话的拼音方案;不是文言文的拼音方案,而是白话的拼音方案。

那么,古人是怎么给汉字注音呢?总的说来,有直音,读若,譬况,反切等,其中,以反切生命力最强,方法较为简便而著称。

一、什么是反切

“东,德红切”(或“德红反”,或“德红翻”,或“德红纽”)用这种方式注音,凡是这一套东西,就叫作反切。

我们所谓反切主要是指六朝时代的反切,这些反切集中在《切韵》(《广韵》)书中。

我国古代的文章是由上往下书写的,在反切用字中,代表被注音字声母的汉字写在上边,代表被注音字韵母的汉字写在下面,所以代表被切字声母的字叫做反切上字,代表韵母和声调的汉字叫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叫被切字。因为反切又叫“切语”,所以反切的上字和下字又叫做切语上字、切语下字,简称切上字、切下字。因为反切是用两个汉字分别代表音节的声母、韵母(包括声调),所以就算是零声母字,也要用一个零声母字充当反切上字,比如说:

乌——哀都切——0—ū——ū

演——以浅切——0—iǎn——iǎn二

二、反切系联法

清末人陈澧根据反切的原理创造出了一种将古代韵书中的反切全部系联起来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反切系联法,它为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情况提供了途径。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当,都郎切”,“冬”和“当”二字都用“都”作反切上字,由此可知“冬”、“当”、“都”三字声母相同。又例如“东,德红切”,“红,户公切”,“东”用“红”为反切下字,“红”又用“公”为反切下字,可知“东”、“红”、“公”的韵母、声调在《广韵》时都一样。用陈澧的反切系联法可以把古代韵书中用反切法注了音的字都归成类,从而获知古代哪些字的声母本为一类,哪些字的韵母、声调本相同,进而获知不同时期韵书所反映的不同时期汉语语音系统的情况。

三、反切产生之年代

反切的具体产生年代各家说法不一。唐代景审为慧琳《一切经音义》作序:“古来反音,多以旁纽而为双声,始自服虔。”清人江永《音学辨微·叙》:“服子慎、应仲远训说《汉书》。”据有关统计,在《史记》和《汉书》当中,所有服虔的89个注音中,反切注音仅有3个,概率仅为3.8%。如此低的频率证明服虔的反切注音只是偶尔所为,如果说仅仅这3例,便引来众多追随者,委实难以令人信服。

颜之推认为,“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论音例》:“先儒音字,比方为音。至魏秘书孙炎始作反音。”据统计,在《经典释文》所附的《尔雅音义》中,孙炎注音材料94条,其中反切材料54条,占比约57%。因此,孙炎作为系统使用反切的第一人,是无可争议的。

四、反切从属于一定的音韵系统

反切虽然用的都是方块字,但当初任何人制定反切,都有他的实际音系作背景。《切韵》一类的韵书,把这许多反切收集拢来,就把这个音韵系统明白摆出来了。任何反切都是某种音韵系统的组成部分。例如“东,德红切”在《切韵》的整个音系中是和“冬,都宗切”音虽近而各有其音韵地位。后来《洪武正韵》里的“东”字也是“德红切”,反切虽同,所属的音系不一样,性质也就不一样,不能光从字面看以为毫无区别,任何反切都是如此,不能孤立去看。

五、反切在今天的价值

首先是有关古代汉语中一些特殊字音的问题。有些字不能用今天一般的读音去读,应该仍从古读。这就是那些意义已经死去的字音,今天这些字已经不代表这种意义,那就当然不用今天一般的读音去读而用古音去读了。例如《诗经》,看到“同仇”“好仇”等词语,其中的“仇”字并不是今天的“仇敌”的意思,而是“匹也”(伴侣)的意思,不能用今天一般读音去读。

其次是古代韵语的押韵问题。古代押韵尽管是用古代的音和今天有许多不同,但我们读起来,只能按今天的音去读。比如“来”字在《诗经》里常和“思”字押韵,如果我们注意到“来”字作“至也”解的意思,古反切是“陵之切”(《集韵》),便不至于误会其不押韵了。

再其次是今天调查方言,有些地方还应注意一下古代的反切。今天的方音调查和推广普通话语音有重大的关系。今天普通话语音中许多不吐气塞音的字在客家话里都是吐气的塞音,如“地”“道”“电”“定”等等。但如果我们注意到古反切“地”是“徒四切”,“道”是“徒皓切”,“电”是“堂练切”,“定”是“徒径切”,也就明白它是有历史来源而不至于奇怪。

六、结语

我们的先人就是这样智慧地用汉字记录了汉字的读音,虽然说用汉字记音容易受到记音者的方音的影响,不能完全准确记录被记字的读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不断改良的反切给汉字注音更方便、实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反切出现以前譬况、直音、读若(读如)等注音方法的弊端,还给我们记录下许多语音的资料,是我们今天读古书、了解古代语音状况的可贵的依据,是研究韵书的基础,对辞书的编纂的意义,自是不可估量。

-ZTXY-

昭院青年新媒体中心文字

易鑫宇图片

来源于网络编辑

刘敏校对

刘敏审核

刘凯投稿加入我们:ztxydektyyzx

.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13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