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一味用德来调解矛盾,这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结果一定会留有余怨。
本章中,持左契者,指古代的统治者、社会的上层阶级,老子告诫他们,不要拼命去压榨老百姓,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横征暴敛。
然而现代社会发展,借与还的概念,已经与老子当年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社会,借钱容易要钱难,你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借了钱给他度过难关,可是有的人,即使有了钱也不还,为了虚荣与炫耀,为了满足种种欲望,或者为了享受与自己根本不匹配的奢侈生活。假如一旦向他要钱,他则马上翻脸,由朋友变成敌人。
而有些借钱的人,也根本不是助人为乐,而是一个圈套与阴谋,并有长长的利益链条存在,先是一帮人设法接近有一定身份或资产的人,创造机会与之交往,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等他完全钻入圈套,再想方设法让他沉迷赌博、享乐、高消费,再故意以高利息借贷给他,以此牟利。
这样的借与贷,根本就违背了契约精神,是这个社会的畸形存在,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根本就不是老子当年的本意了。
老子描绘的理想社会,现代人越走得起来越远了。
很大的仇怨虽经调解,总还是留有余怨,怎么说得上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呢?因此,有道的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据的人那样宽容不索取,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不分亲疏,而常常伴随有德行的善人。
大家好,我是拂尘记,写日常感悟,聊亲子日常,拂生活尘埃,感人间之爱。
品读道德经,云端共说道!私聊加圈,一起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2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