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章所讲的内容其实主要就是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知行合一”,所谓的灵魂和形体的合一,所谓的聚精凝气、摒除杂念从而明白通达所讲的道理都是“知行合一的道理。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一下原文和译文。
原文是“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翻译过来就是“灵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精凝气而变得柔和温顺,能像婴儿一样吗?摒除杂念使得内心宁静,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做到自然无为吗?感官去感受外界,能宁静吗?明白通达,能不用心机吗?生下万物养育万物,生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是深邃纯高的德行。”
其实整个这一章都是在讲什么是“道”的德行,而根据《道德经》的产生背景来看,这事实上就是老子对于理想君王的德行描述,老子认为能被成为圣人的君王应该是像“道”一样“知行合一”的,做事时要怀着对民众“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初心,从而能够做到一心为了民众、摒弃那些私心和杂念,专心致志的管理和服务民众。这就是另一个大哲学家王阳明的思想核心,“知行合一的人之所以总是能获得支持,取得胜利,那是因为其做事的出发点本身就是为了大众的利益”。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能够做到“知行合一”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不管是从字面意思来讲,还是从心学的观点来看,不忘初心、摒弃杂念都是不可缺少的品质,试想有多少人在前进的路上不是败给了自己的“前怕狼、后怕虎”式的杂念,有多少人能在寻求向上的路上不被所谓的“榜样”给压得喘不过气,不会因为山峰太高而放弃去攀登,所以才说前进路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不是自己体力不支,也不是自己实力不够,而是自己的心态不对。
从《道德经》所讲的主要对象来说,知行合一也是一种难得的执政品质,就像我们的政府宗旨那样,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样的观念与老子的观念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这大概就是《道德经》历经两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所在,这也再次证明了一点“大道至简,长盛不衰”。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