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读懂老子老子为什么难读如何才能读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4/8/25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3680395434159865&wfr=spider&for=pc
《老子》的读法很多,注释翻译经文的书籍也很多。而我读《老子》是将它看作具有思想传播功能的说理作品。所以,我一直在寻找《老子》八十一章经文试图传播给我们的那个思想究竟是什么。我读《老子》坚持以经解的原则,我认为老子所使用的概念,其意义只能由老子本人来定义。所以,诸如道、德、无为、有为等概念,它们的定义只能从老子的经文去寻找,或者通过研读经文中的相关论述,体会揣摩老子为这些概念所赋予的意义。比如,我们试图研究道概念的意义,却拿韩非子、庄子的言论作依据,那就是误入歧途了。有人将老子思想概括为养生智慧、政治智慧、用兵智慧等等。这样的做法看似全面,实则不得要领。就好像作文章需要有中心思想一样,经文八十一章看似杂乱,一定是围绕某个核心观念展开的,所有章节内容都是为了支持那个核心观点而存在的。所以,读《老子》就是要抓住经文中提纲挈领的那个核心观念。《老子》

01《老子》为什么难读?

在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易经》《老子》是公认最难读懂的书籍。《易经》之所以难读在于它内容的形式:奇怪的卦象符号,我们很难揣摩它们背后的象征意义;卦辞、爻辞等文字过于简洁、凝练,达义不足,这就给注译者解释者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但《老子》书从内容的形式上看,却并不存在上述困难。经文中难识难解的文字也不是很多,几个手指就能数得清楚;经文在达义上也很充分,任意文句或段落,读过后并不难了解其含义;可能唯一不足的地方在于,经文被人为割裂为八十一章,而且次序混乱,章节之间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联。文字不能说不认识,文句不能说读不懂。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说《老子》最难读懂呢?从客观上讲,历代学者对于老子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及意义的认识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可以说,有多少位读者就会有多少个版本的老子思想。然而,文献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它所反映的是其主要作者的主要思想。所以,它所包含的思想必将是单一意义的,而不可能有无限多个意义。南宋朱熹曾说:“《庄》《老》二书,注解者甚多,竟无一人说得它本意出,只据臆说而已。”事实上,直到今天,我们对于《老子》书中所包含的思想也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所以,从客观事实上看,《老子》确实难读。老子像《老子》书为什么难读懂?有人说它的语言去今太远,文简义奥,所以难窥其本原面目。也有人说它是老子所创的“哲学诗”,即然是诗就需要一种旨意朦胧的感觉,总要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才是最好。而我的意见,语言并不是导致经文难懂难识的最根本原因。我们之所以不能理解经文,是因为我们不能与老子在对待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上达成一致。理解《老子》,我们缺少的不是古文字学的知识,而是一些基本概念或基本观点。获得了这些概念与观点,读经文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02研读《老子》的步骤

原原本本的《老子》思想是否存在呢?如果按照现代诠释学的理论来看,文献与对文献的诠释之间总要存在一定的区别。意思是文献的诠释者不可能看清楚文献的本原面目,因为诠释者不能完全摆脱自己的主观性。但是,诠释学也要承认文献的本原意义总是文献诠释工作可以无限接近的目标。否则的话,人类通过文字实现传播思想的目标将永远不可能实现。老子生活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不可能亲身聆听他的教诲,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老子》一书,成为我们与他交流的唯一途径。如果《老子》注定不能被读懂,那么老子思想是否存在就都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了。所以,我认为原原本本的老子思想是存在的,至少也是可以无限接近的目标。虽然到今天为止,我们尚不清楚老子是谁,也不能确切了解《老子》一书中究竟有多少内容是老子本人的论述,但《老子》仍然是我们了解老子思想的最直接的材料。所以,我们读《老子》还要以坚持读原文为主,可以选择几种注释类作品作为参考。具体的研读步骤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在克服难识难解字句的前提下,读懂读通经文的基本含义。第二步,在读懂读通经文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老子书中所承载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搞清楚这些思想观念的论证过程,考察判定它们是否合理,并进一步探究它们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为什么克服了经文中难识难解字句的障碍,读懂读通经文的基本含义并不等于读懂老子思想呢?试想,所有《老子》的注释作品,其基本任务就是注释和解读难解的文字、文句,阐明经文的基本含义。可是,当读过一种或几种注释作品后,哪怕是将经文倒背如流,我们依然不了解什么是老子思想。所以,文字与文字所承载的思想是两回事。思想家首先在头脑中有了成熟的思想,然后才可能产生将思想转换为文字的冲动。这一事实说明了思想与其传播工具(文字)之间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研究老子思想,读懂读通经文的基本含义只是工作第的一步,还要能够做到通过经文的论述归纳提炼出这些文字中所承载的思想观念。所以,必须还要有这第二步的工作。

03思想的组成要素与文献基本功能

我们将思想与文字作了区别,而我们目标是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来窥探它所承载的思想。那么,我们就需要了解什么是思想,以及思想的组成要素。所谓的思想是指文献作者对于自然或社会事物或现象的独立的理解,或通或过探究、思考而形成的一般观念。作者的基本观点一般通过命题的形式表达。文献的目标是为了向别人传播作者的基本观念,或者对自然或社会事物的个体性的独立认知。但在读到这些作品之前,读者对这些观念一无所知。所以,文献的作者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向读者陈述他的基本观点。作为读者,当他们获悉了一些新的概念和观念时,就一定会信仰它们吗?如何才能让读到这些观点的读者信仰它们?这就需要文献作者对他所陈述的观点进行证明。也就是通过说理来说服读者信仰。所以,文献不仅要陈述或说明他的基本立场,还必需要证明他的基本立场,以说服读者信仰它。只有读者信仰它了,才有可能再向别人传播。一传十,十传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传播其思想的目标。所以,文献兼具陈述观点和证明观点的功能。另一方面,作者在向别人阐述和证明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涉及一些别人并不了解的新概念。这个时候,他就需要对这些概念的意义做出规定,现代逻辑学中称为下定义。比如,《老子》书中“道”“德”“有”“无”“有为”“无为”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定义原则上是要从《老子》经文的相关论述中寻找,而不能想当然地以为是这个或那个意义。在历史上,文献获得读者支持而实现传播功能,往往要通过三种途径:第一种,假借神明灵或权威。第二种,故意将文字写得玄虚神秘。第三种,使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神明并不真实存在,任何权威也不能成为言论必然合理正确的证据。玄虚的观念经不起逻辑的推敲和实践的检验。所以,倘若《老子》书中包含有价值的思想,必然能通过其文字提炼出逻辑上自洽一致的言论来。特有概念及定义、基本观点的陈述和基本观点的论证构成为一个逻辑上自洽的学说形态,也就是思想的基本形式。我们研究《老子》思想的目标就是通过阅读《老子》文献,提炼出一个具有上述性质的学说或思想形态。

04了解“老子思想”,读《老子》才能豁然开朗

研究《老子》我曾经下过一番功夫,通过多年的努力发现,通过经文论述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个由基本概念、基本假设,以及基本假设的论证几个要素组成的在逻辑上自洽的系统学说,我将它命名为“老子思想”。我认为“老子思想”是读懂《老子》经文的关键,了解了它,然后再去读经文,一定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专栏假设读者已经基本读懂读读通了《老子》经文,我在这里以结论的形式按照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论证方法与过程的次序系统阐述“老子思想”。读者可以在通读经文的基础上学习它,也可以先来了解这个学说,回头再去读经文,检验一下《老子》是否在论述这样一个思想。《老子译注》高亨著《老子》李存山著译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