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原名袁黄,明朝人,后拜云谷大师为师,践行性命之学。
若是经常看我文章的人,读此书当有所会悟,因为其中很多观点都是我经常讲的,理论上并无新鲜,总而言之,是把儒学的精要处拈出来,特让人注意。不过也是一本开卷有益之书,毕竟世人读《论语》《周易》多忽略精要处,若是读了凡四训,必然会再回头读《论语》《周易》典籍。也有传播圣训之功。
了凡把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单纯从字词看就知无一字不是出自儒家义理。现在分别就四个章节的关键处指出来,与读者分享。
云谷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这段话是讲云谷先生把了凡一生的命运都给预测出来了。并且告诉他,凡人之命都可预测,因为被阴阳五行所雕刻。但是有两种人是不可预测的,那就是极善之人,极恶之人。这两种人阴阳是束缚不住的。这也是很多译文把了凡四训看作立身改命一本书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极善之人来自乾,极恶之人来自坤。这二者都具有太极之性能。《道德经》所讲,域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这四大就是人,天,地,道。其中道就是太极。在周易叫太极,在道家叫道或者无,在儒学叫仁。
《周易》言,阴阳不测之谓神。翻译就是阴阳测不到神。
太极生阴阳,但阴阳不能束缚太极,所以人要改命,别无它途,老老实实修回去,修成道心,乾心。
这也是这一章定为立命之学的缘由所在。
如何立命呢。《周易》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中庸》叫择善固执之。《论语》叫求仁得仁,仁斯在。《大学》叫止于至善。
若是做到以上所言任何一点,我命由我不由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所以圣人早就言明其中道理,可惜世人多不悟。由凡人修回去,一句话,隐恶而扬善,择善固执之。若是善恶都不分,命预测再好,也是定数。
了凡四训第二章节就是讲具体修身之道。其实《论语》不止一次讲过,可谓反复讲,可是世人不悟。比如一日三省吾身,比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比如久与贤人处则无过,比如慎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比如乾卦九三朝乾夕惕若厉。比如《中庸》所言,十手所指,十目所视,君子其慎独乎。比如我正在阐释的《帛书五行》最后一章也在讲慎独的道理。要善于改过,做到戒慎恐惧修省。
《了凡四训》甚至提到常改过所出现的情景,挺有意思。如下,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第三章是积善之方。改过和积善是一体两面。也是《中庸》所言的隐恶而扬善。隐恶就是改过,扬善就是积善。
积善就是让善心一点点的长大,直到这个善长成仁,就达于君子道了。仁就是至善,善之极。心中再也无丝毫私心私念,所言所行,时刻都是至善,即是中庸之道。
先识得善再去择善。他认为可从是个方面去做,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我需要指出一点,无需刻意为此十点,若心中执善而行,所言所行皆是善念,此种积善最容易圆满。若为积善而去善,反而不善了。
第四章就是谦卑之福。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了凡认为,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
其实《道德经》也讲,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也是谦道。谦卦六爻全吉,可知谦卑自牧实乃君子取福之道。然世人多不悟耳。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