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经 >> 道德经奥秘 >> 正文 >> 正文

道德经究竟是怎样一本书抓住这三点,读

来源:道德经 时间:2024/12/13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道可道,非常道”,连三岁孩童都会背诵的一句话,便是出自《道德经》,然而《道德经》这本书,真要读透读懂,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提纲挈领”这个词的意思是,提起渔网的总的绳头,或者抓住衣服的领子,这样整个事物的轮廓就清晰了,把问题简明扼要的提示出来,弄懂它会很容易。读懂《道德经》,我们也用此法即可。《道德经》又名《老子》,也有其他名称,最常见到的当此两种,属先秦时间作品,距今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哲学著作,有“万经之王”的美誉。如果要从《道德经》中找到全篇的主旨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01.道,即规律:顺应自然本性即为最根本的规律老子在《道德经》中,试图构建一个囊括万事万物的总的规律,这便是顺应自然本性。老子的一个著名观点:上善若水,最好的德行便是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提倡人们学习水的品性,懂得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于道。此外,水还有更多的特点:“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水处在低下卑湿的地方,谦让、守退处下,润泽万物,少求回报,品性明净,本色真挚,清正平淡,不但自身如此,还能清洁万物,正本清源。水懂得变通,随缘柔和,曲直皆纳,随势而变,随时而动,养化万物,而后成全自己。与世不争,也就不会导致怨言与错误。02.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势而为对于“无为”的理解,总会产生误区,即一谈起“无为”,就是不做,少做,休息,玩乐。“无为”的本质是要“法自然”而为,而不能胡为,妄为,不能人为地折腾。比如一个组织,“班长”的作用应该弱化,无为而治,让组织中的人生息有序,和平相处,恬静生活。对于个人来说,把握“无为”之精髓,还是回到“法自然”的根本规律上来,依然应谨记“道”之特征,而最接近于“道”的水的特征,前文也已提及,吸收水之品性之优点,为我所用,便是接近“无为”之道。03.自然:事物本来的样子事物本来的面目和样子,万事万物、宇宙、社会运行的规律等等,其发生和运行,本身就是自然的。事物本来的样子,在老子的观察里,可以用这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淳朴淡泊、清净贵柔、谦让守弱。为人处世,要天性淳朴,不追求人为的奢华,淡泊明志,清净于心,以柔和处世,不处处与人争高下贵贱,懂得以谦让与守弱之姿态,保全和成全自己,最终为自己赢得更多地宁静与机会。所以,要读懂《道德经》,抓住以上三个关键词:道,无为,自然,就比较容易读懂了,如果再简单一点说,全书的主旨即四个字:道法自然。而水的特性最接近于道,所以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道德经》所提倡的主旨,跟水最为接近。以后,喝水时,凝望水杯,记得想起《道德经》。《道德经》的影响相传孔子曾数次问道于老子,可见,孔子之儒家思想也多少受到老子理论之启发。老子的理论也受到汉代、唐代皇帝的尊崇,汉桓帝奉老子为“仙道之祖”,唐代皇帝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之“太上老君”,即为老子也,唐玄宗还曾亲自为《道德经》做注。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并将各种知识综合起来研读,再加之自己的生活积累,人生体验,理解道德经就不是一件难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3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