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感悟
诚实的语言不好听,好听的言语不诚实;善于辩论的不会靠多说来辩论,而靠多说来辩论的并不是真的善于辩论;真正智慧的人不会表现的博学,而博学的人认知也不一定深刻。
圣人不会想着为自己去蓄积,而是想着能为他人做些什么,能给他人给予什么,也因此他们越富有。天的规律是利万物却不加以危害,圣人顺天而行,利益众人却不会有所争。
提问
1、天道?
老子第第八十一章,最后再讲了天道,以及人要如何来顺应天道。天道是利万物而不害的。可是看现实中似乎还是会存在着意外疾病挫折等,似乎还存在着不公平。但天地间的法则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如果要去找个人的源头,那还是自己。该去问自己是否有违背天道,如何来顺应天道?
2、积德?
老子又叫道德经,道是万物的本质,德是使得万物蓄积成型的某种作用力量。对个人、国家而言,想要发展的更好也就需要积德。而顺道而行本身就是积德。
而老子在这一章也讲了具体的积德方法,圣人实际上不会去考虑为自己积德,而是考虑能够为他人做些什么,能够给他人给予什么。当然圣人在做的一定是利益他人的事情,他们在作为的同时也就自然在积德,也在自然获得名望财富等。
3、入世?
老子的思想,是告诉大家如何来体悟大道,明白万物的本质。也因此可以更好的认知自己和世界。道德经谈论的不少内容是人道,也就是对于积极入世有着很好的指导,可以教人更好的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圣人会去积极地有所作为,他们是通过顺道而行的方式来作为,去想着如何顺应天道来利益众生,却不会去争什么。如果一国之主可以顺道积德,也就可以使得民众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即便是个人,只要是想着去为整体做些有利有益的事情,也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中有一番成就。但是实际上又不是有所目的的作为,只是自然而言的做一些事情。
注:《道德经》博大精深,文章只是个人悟道过程的浅见,多有不足之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13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