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若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四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第五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
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七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八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
唯孤、寡、不谷,
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第九章
古之善为道者,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然后乃至大顺。
第十章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之极。
第十一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第十二章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十三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第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
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
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
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
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十五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处,
其不欲见贤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6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