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悦道财经,
作者:悦道。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哲学、文化著作,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这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但现代也有很多学者持不同看法,很多人认为《道德经》是集体创作的结晶,不是老子一人所为。这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还是让学术界的大师们去讨论好了,本文所写只是把我在学习《道德经》过程中的领悟表达在文字上,供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批评指正。我倒是觉得《道德经》是老子在前人智慧基础上的总结提升,因为老子是当时周王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肯定看到了许多前人的智慧,在此基础老子做了总结、提升,最后写出《道德经》。现在出土的很多老子以前的文献,有不少内容和道德经里的内容是一样。
在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比较困惑的一点是这本书有不同的版本,每个版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字数亦是如此:马王堆帛书,甲本为字,乙本为字(外加重文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字(外加重文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字(外加重文字)。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字。
那么《道德经》主要是讲什么的呢?《道德经》主要就是讲道,就是讲两个道,天之道和人之道,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
纵观《道德经》全文,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行文方式:先讲天道,再讲人道,人道要符合天道。那么何为天道,何为人道。
天之道,就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是无形无相的存在,看不见,摸不着,但确是客观存在。人之道,就是为人处事的准则,原则。我们中国人自古就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人做为自然之子,活在自然之中,当然要遵循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老子才在道德经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然人之道要符合天之道,必然要了解什么是天之道,人之道如何才能符合天之道。这在《道德经》也有详细的讲解,以后我们逐章逐句学习的时候再慢慢谈。在这里我们首先对《道德经》的内容有个总体的把握,纲领性的了解,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至于迷失。
成为圣人,这是中国人历代追求的所能达到最高境界。是至高的荣誉,受到历朝历代人们的尊崇,英明神武如唐宗宋祖,都没能享受到如此高的荣誉。只有孔子,孟子,王阳明,老子等寥寥数人才有此殊荣。那么何为圣人?在中国,圣人,就是那些洞悉天地奥秘,并身体力行,为百姓着想的人。圣人,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北宋张载。在《道德经》中,老子为我们讲述了天之道,也讲述了人之道,并一再强调为人处事要符合天道法则,最后天人合一。
天之道,人之道,天人合一之道,就是《道德经》要讲的道。
作者:悦道。
读书、悦道、修身、正心,请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