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字,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前两天的一个早上,听到某中央台早间新闻里主持人提到老子《道德经》里的“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不知新闻里的主持人是如何解读老子的思想的,但想起一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里认为老子的“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封闭孤立的自然经济之生动写照,就如鲠在喉。虽然个人水平有限,但仍想为正确理解天下第一的老子的思想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一名句来自《道德经》的第八十章,全文如下: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在胡适28岁时写就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胡适是这样看待老子的,“这种学说,要想把一切交通的利器,守卫的甲兵,代人工的机械,行远传久的文字……等等制度文物,全行毁除。要使人类依旧回到那无知无欲老死不相往来的乌托邦。”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胡适那样看待老子其实很容易理解。原因可能有二:1、胡适太年轻。写就《中国哲学史大纲》时,胡适才28岁。才28岁,敢写《中国哲学史大纲》这样的大部头,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2、时势造就。大家都知道,胡适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先驱之一。什么是新文化运动?就是以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标志的一?场革命。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先驱之一,胡适自然不喜欢我国的旧文学。带着“英美等国家比我国发达,因此他们的文化多半优于我国”、探寻强国之路的年轻的胡适,认为老子“要使人类依旧回到那无知无欲老死不相往来的乌托邦”社会,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虽然理解胡适那样看待老子的原因,但是我并不认同胡适对老子《道德经》的看法。
首先,无知无欲老死不相往来的乌托邦社会根本不可能存在。在我国“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里都已经有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何况身处国家早已出现、商品交换已经很普遍的周朝的老子,老子应该不会无视建立在劳动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的商品交换现象、提倡民众过“老死不相往来”的孤立封闭的生活。因为反劳动专业分工的孤立封闭之路是通往死亡之路,不断深化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存之路。原因是: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总之,劳动的专业分工可以提升效率,可以让有限的人财物创造出更多人类更紧迫需要的物资以供人类生存发展之需要。其实,建立在劳动专业分工基础之上商品交换还会带来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又会进一步促使劳动专业分工不断深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升,文明不断进步。总之,商品经济是求生存、求发展的人类的必然选择。而要进行劳动的专业分工、便利商品交换,人们的聚集而居就是必须的。反之,“老死不相往来”的自我封闭孤立是自寻死路。
其次,老子“小国寡民”这一章实际蕴含着“反对战争,呼唤和平”之意。对于“小国寡民”这一章,我是这样翻译的:君主应守好现有即使有限的领土,服务好本国即使有限的国民,不求称霸天下。虽有厉害的武器,却不让其臣民使用该武器(以攻击他国);使老百姓重视死亡(不是想死而是想活着)且不远徙他国。虽有船只车辆可以乘坐(离开本国),但却没有人去乘坐;虽有军队和武器,但却不用陈列示人。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发财致富(结绳记事应该意味着老百姓内心安定,无战乱等困惑)。内心安定,老百姓才能品尝出食物的甘美,才会不断探索制作出更多更甜美的食物;内心安定,老百姓才有心情去欣赏衣物的华美,才会不断探索制作出更多更华美的衣物;内心安定,老百姓才有意愿去维护去居所,才会去建造更多更安全的居所;内心安定,老百姓才有心情去享受风情民俗之乐,才会发展会更多更有趣的风情民俗。既使与邻国相隔不远,可以遥望,甚至鸡犬之声相闻,老百姓也会直至老死也不想离开本国、迁往邻国。(注意:老百姓不往来迁徙,但商品可以经由商人在各国间自由流动,即自由贸易)
从上述译文中,可以看出,我并不认同冯友兰对“虽有舟舆,无所乘之”的理解:“在这种社会中,并不是没有舟舆,不过是没有地方用它”。我认为,舟舆并不是没有地方用它。如果没有地方使用舟舆,人们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制造舟舆呢?舟舆肯定是因为有需要,人们才制造它。不过,这些舟舆不是被人们用作逃离战乱之国的运输工具而已。为什么这些舟舆没有被人们用作逃离战乱之国的运输工具呢?是因为各国君主均认同“和平”的发展理念,不发动侵略他国的战争,所以天下太平。因为没有战乱的担心,所以老百姓都内心安定、安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不断得到发展,各国经济繁荣。虽然由于各国领土接壤,鸡犬之声相闻,但是老百姓直至老死也不愿意离开本国、迁徙他国。不作为逃离战乱的工具,那么这些舟舆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不用于运人,可以用于运送货物吗。换句话说,我认为,在各国君主固守自己领土、天下太平的情况下,各国老百姓不往来迁徙,但商品可以经由商人在各国间自由流动,即自由贸易,以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我认为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只不过是今天“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国际共识和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和平发展理念的古代版本而已。
虽然早已过了28岁,学术水平可能也不能跟胡适相比,但我仍希望自己对老子思想的解读比28岁时的胡适更准确一些。你认为呢,朋友?
/1/15
作者为铅笔社成员,个人微博:迪克叶飞,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8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