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章第三十不可仗势兵强力壮(以道佐主)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兵)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简易句解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用自然大道来辅佐人主的人,就不会以兵力强取天下,其事好还:以兵力强取天下,很快就会引发报复!师之所处,荆棘生焉:战争所在之处,遍地荆棘!大军(兵)之后,必有凶年:大战之后,凶悍连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善于用兵的,速求结束,不敢逞强豪取!果而勿矜:速求结束,不敢自负;果而勿伐:速求结束,不敢夸耀;果而勿骄:速求结束,不敢骄慢!果而不得已:速求结束,用兵乃不得已;果而勿强:速求结束,用兵切勿逞强。物壮则老:任何事物,一旦逞强,势必衰颓老死,是谓不道:这就不合自然大道。不道早已:不合自然大道必然就会很快消逝灭亡!
原注译文
用道辅佐国君的人,是不会用兵力逞强于天下的,因为以力服人,人必不服,待有机可乘,还是会遭到报复的。是看军队所到之处,耕稼废弛,荆棘丛生遍地。每次大战之后,不是因尸体蒸发,传染疾病,就是缺乏粮食,造成荒年。
因此,善于用兵的,只求达到救济危难的目的就算了,决不敢用來逞强黩武。只求达到目的,就不会矜恃,不会夸耀,不会骄傲。只求达到目的,就知道用兵是出于不得已,就不会逞强。
持强是不能长久的,凡是万事万物,一到强大壮盛的时候,就会开始趋于衰败。所以黩武逞强,是不合于道的。不合于道的事,如飘风骤雨,很快就会消逝。
圣贤注语
知晓使用「道」去辅佐国君的人,是不会仗恃自己的兵力,而去逞强天下的。因为用兵去杀人的事,对方一定不服气,一旦有机会,对方也会想尽办法来报复杀人泄恨的。而且两军战斗所到的地方,农夫不能顺利耕耘,都让杂草到处丛生。等到战斗之后,人死的死,逃的逃,病的病,这些都是造成凶荒之年的主要原因。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是为了不使残民害国的事继续漫延,是为了讨伐侵侮横行的行为才用兵,他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兵,只是求得平息乱世而已。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不敢仗恃自己的兵力,就去侵犯邻邦。
而且善于用兵的人,他等到战事平息之后,就不再炫耀自己的能力。也不夸耀自己的功劳。更不以骄傲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因为,他认为战争之事,是不得已才战的呀!所以,等到战事平定之后,就不再逞强兵力了。因为逞强不是长久之道,譬如万物,它是循着自然轨道行走的,它由成长而壮大,由壮大而衰老,由衰老而死亡。所以仗恃逞强的行为,是不合乎大道的!既然知道,不合乎大道,就要赶快停止好强、好胜、好战之心了。
性理心法旨要
恭闻三皇之盛世,以道化民,以德教天下。不有甲兵之用,不操机智之谋。君尽君之道,臣尽臣之道,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尽其道,天下以道归之。所以盛世雍熙,人民至治,上下无为。天下一道而已,天下一道,即是天下一心也。天下一心,则无形之兵甲,不用而有余。无名之将士,不战而自胜。以此观之,奚用兵强于天下哉。今日文中,所谓不道早已,譬如秦汉以来治乱之不同,得失之不一,此皆是不道之谓也。不道者以力胜人,非顺天应人之事。所以强弱之害不能免,此等所为,欲求淳古之风,未之有也。
此章云,重在不以兵强天下一句,若或以兵强天下,何道之有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jialaguos.com/ddjam/9420.html